蘭雪祠堂

人氣:349

  蘭雪祠堂是西崦楊氏宗祠惇敘堂的一個支祠,上世紀五十年代前,四鄰八鄉的人都知道,不僅僅祠堂建得像個花園,主要是女人們可以入祠,與男人一起參祭,因此人們稱其蘭雪女祠堂,在男權至上的封建社會,只有男人可以涉足的神圣之地,女人們居然也可祭祀,這就罕見了。可惜世事多變,大躍進年代,拆樓毀軒,亭飛閣滅,樹伐花除,墻傾池湮,一個世人眼羨的勝跡,便名有實亡,形跡全無了。

  蘭雪堂建于清乾隆丙子,其實最初并非祠堂。初為民宅繼而為學齋,最后才真正成為祠堂,二百五十余年來三易其用,且女人可以祭祀,少有人知其所以然,據一些史料和先人傳說,粗知其梗概,內容也很發人深醒,啟迪后人當有現實意義。

  蘭雪堂位于西崦村中巷,初稱蘭雪府,是楊姓始遷西崦十四世孫與豐所建的民宅,輿豐,字資坤,號體齋,時人稱隱德君子,因平生多善舉,例贈修職郎。十四歲喪父,其父也是十四歲而孤,靠寡祖母和寡母二代女人撫養成人。幼失庭訓,染有賭習,不思立業。娶妻湯氏,生五子二女,一家四代十余口人,生活貧苦。湯氏賢淑,克勤克儉,操持家務,含辛茹苦,扶老攜幼,無怨無悔,諄諄規勸丈夫立志立業,棄邪圖新。自己則常常織機聲伴著孩子的讀書聲三更息,五更起。一日輿豐賭錢半夜而歸,門縫中靜窺妻子還在紡紗,且時不時轉動油燈燈芯,良久,輿豐不解其意,推門問妻,答曰:“省油”,輿豐立時幡然醒悟,悔恨交加,妻子勤儉直至燈油,自己卻放蕩不羈,何顏上對二代寡婦,下對妻子兒女,實乃不孝,不義,不仁也,何顏為人。隨即舀水一盆,洗手而誓:“從此金盆洗手,復賭誓不為人。”以后便擺個小米攤小本經營。輿豐雖性不習儒而善商,一年半載之后,粗飯淡茶可矣。有年臘月初八,偶有江西木材巨商客宿家中,明日返回常州時遺留兩本應收款帳簿,與豐沾沾而喜,欲為己有。湯氏知而責之:“立業者當先立德,為人必誠,為商必信”,促夫追其送還。巨商時已返覓,兩人相見于方家塘高圍墻處,巨商十分感激,便與輿豐結為摯友。來年送與豐一船棉花作為報答。與豐率子到常州提棉,船出白家橋時,便覺船底碰撞,生恐船破棉濕,結果無事,待回家卸完棉花,發現船底有一條黑魚,魚頭正好塞住破洞。隨后發現包包棉花內均藏有元寶,與豐視為人恩天意,從此蘭雪堂子孫便有不食黑魚之風俗。與豐有了資本,加上自己天賦聰明,善于經商,沒有幾年,家業興旺。為了感念妻子賢慧內助和報答祖母、母親撫養之恩,不惜耗費七十畝田的巨資,建造豪宅,并請江陰名儒曹汝夔,取名蘭雪府,贊譽女人,德如蘭馨,心如雪潔。亦有傳說,湯氏名蘭雪,因舊時女不顯名,未知確否,不足定論。

  蘭雪府占地不足二畝,但建得卻像個花園,建筑布局緊湊,典雅別致,坐北朝南,前有池塘,形如側臥元寶,寓意紀念發跡,四周石駁,池北邊元寶中心位置照壁兀立,門前青石板場地,進門半亭依墻而建,四周圍墻高聳,徽派形制,出亭便是三曲花崗巖小橋,跨池塘連接三楹,上軒下閣,全木結構,閣建于池水之上稱為水閣,憑軒腑池,池水清瑩透澈,游魚可數,池西有水榭圍廊,繪有壁畫,前通廂房。東有假山傍池,池邊有二人合抱的古柏參天,過閣有天井,天井中依然有山有池,再進有樓三盈,磚地木構冬暖夏涼,墻角有參天古桂,樓后為廚房,庫室,東有內花園,栽有梅蘭竹菊,奇花異草,府內珍樹名木,既粗且高又古,春有海棠吐艷夏有梧桐鳴蟬,秋有丹桂飄香,冬有臘梅傲霜,四季常青八節飄香,鄉邑少見。蘭雪府真所謂規模不大,卻氣勢不凡,時人贊其儼如王侯達官家宅。喬遷之日,湯氏欣喜萬分,深感能有今日,此生不枉。激動之余,癱倒在水閣上,兩年后亡,享年五十三歲。

  有諺曰:樹大招風,蘭雪府造得如此考究,有鄉人既羨且妒,狀告與豐違規建府,上面便追查下來,與豐無策可施,焦急萬分,湯氏臥床劃謀,速將府改成齋,齋者,學堂也,官不及而民為之,豈不可乎,果然奏效,從此蘭雪府便成蘭雪齋。

  其實輿豐辦學也是素有其志,幼少學,壯悔之而自號體齋,促子孫認真習儒,補己幼失庭訓之過。曹汝夔率先設館授徒,后有洪亮吉,錢振锽等歷代文人學士相繼臨齋督課。因此蘭雪府子孫多有賢者,太學生,國子監生不乏其人,遂以文行著稱,地方名儒楊煥昇,梅岳征等皆出于此。

  當時,蘭雪府便列舍祀奉先祖,隨著歷史的變遷和蘭雪子孫日益 興旺,乃逐漸從府至齋直到全祠。與豐自幼孤苦,賴祖母和母親撫養成人,妻子賢淑內助,深感三代女人之不易,因此當初建府時便立言,女功不可沒,女恩不可忘,女德不可失。規定蘭雪府中族女可以參祭,外嫁之后直至生養為止。同時立下十條遺訓,其中有族女如有孤女寡母,用祠產撫恤。洪亮吉姨母為楊氏安吉妻,早孀,表姐亦早孀,母女雙雙為輿豐父子收養,洪亮吉感恩專此而撰傳。蘭雪族人對使女、傭婢不得歧視,年滿三十而不贖回者,應視女而嫁,絕不可作為側室。世世代代,蘭雪祠女權受人羨慕,便有女祠之稱,蘭雪婦女也多以此自勉,故女性中,節婦、貞女、孝媳、義女、賢妻、良母舉不勝數。太平天國末年更有楊趙氏,女人掌祠,當家年僅二十三歲,護祠護田未遭損失,后族人敬而為之傳。宣統元年,節婦劉楊氏,貞女楊素英慷慨捐資義建西崦橋,為尊重女人,方便小腳行走,橋之石級建的低矮,又稱娘娘橋,造福桑梓,傳為佳話。

  作者:楊培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天天影视久久综合网|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蜜桃| 色综合久久加勒比高清88| 卡通动漫第一页综合专区| 婷婷久久久五月综合色|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首页| 久久91综合国产91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 伊人激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色综合久久天天影视网| 综合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色综合久久综合中文小说| 一本丁香综合久久久久不卡网站| 91综合久久婷婷久久| 亚洲av无码兔费综合|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深深爱| 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 伊人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久久综合中文小说|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 99久久综合给久久精品| 国产亚洲综合网曝门系列|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潮喷|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综合一区|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图片| 浪潮AV色综合久久天堂|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 天天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精品在线|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热|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76|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天堂|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综合网曝门系列|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一本一本| 亚洲综合久久综合激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