圻莊黃氏,中和堂名,其意何在?考一,尊祖敬宗,紀念遷祖叔暘公也,公生于“中和節”,故名。公諱升,字叔晹,號玉林,福建邵武人。子灝來常任知州,偕弟叔獻就養于郡。灝辭官卜居圻莊,公建散花庵于舎旁淑水之濱,詩酒自娛,自號花庵詞客。著《玉林文集》,編《花庵詞選》,有淳祐己酉百五齡自序。譜載馮取洽于淳祐甲辰中和節《玉林先生百歲壽言》。據考,中和節為二月初一,祀太陽星君,萬物生長之源;初二“龍抬頭”,土地神誕,重農事也;初三,文昌帝君誕,重文事也。古代以農立國,重農重文;初一之誕,備祀三神,中和之節,其義非凡。
考二,中和者,我國古代倫理道德與處世行事之準則,以作族訓,為之倡導。《禮記?中庸》云:“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人之德致中和,則“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所謂“中”,有中正、中和、不偏不倚不乖戾等義;所謂“和”,有和諧、和平、和睦、和氣等義;有和衷共濟、和平共處、和而不同、和氣生財、和光同塵之說。儒家以中庸為美德,《論語?雍也》云:“中庸之謂德也,其至矣乎!”“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以求中和。為之頌曰:
中庸之道,和而不同;存異求美,允明執中;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萬物包容,相互尊重;中和至德,世界大同;眾生之福,萬古尊崇。
公元二○一○年歲次庚寅中秋之吉
延陵后學 吳之光謹撰
時年八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