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氏宗祠(楊市福山)始建于清道光年間,距今一百七十多年,由老二房世祖倡議建造,歷經兩年有余建成。宗祠三間二廂一園一圍。其間歷經幾代傳承,每年祭祖不斷。1949年后因世故宗祠一度移作他用,奈年代久遠已有柱木腐朽,磚墻敗壞,仗左鄰右舍我邊氏族人悉心照看保護,才得以保留至今。
2009年5月在前洲(大房)、楊市(二房)、劉塘橋(三房)邊氏族人商議重啟邊氏宗祠續修,由仁良、學耕、淇森諸公首推重修宗譜之舉,后經三房代表共商,一致贊成在條件許可的前題下,于原址落地翻造重修宗祠。其后仁良、淇森諸公不辭辛勞,在安排好自己工作之余,分頭落實建筑工程隊、圖樣設計、工程周期和資金籌措等事項,自2010年6月5日正式開工至2010年11月竣工,歷時半年。在工程準備和施工期間,得到各方仁人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得以在短期山內順利建成,在此謹表謝意。
宗祠主建筑三間,門首左、右二個側廂,園內右側建功德碑亭一處??傉嫉孛娣e267.8平方米。主廳布局為主壁供至始遷錫邑祖遺像,左首供奉始祖卯公及遠祖遺像,右首供奉世祖遺像。正梁上方懸掛“經笥堂”紅底金字堂篇,左、右主梁,分別懸掛“忠孝節義”和“尊祖睦族”紅底金字篇額。左首側壁上設“邊氏宗源”,記敘我邊氏宗族得姓之始和繁衍發展歷程。右首側壁上設“宗規”,明示我邊氏宗族大家庭的治家法則和為人處事的行為準則,以及“邊氏宗祠重修記”,記錄邊氏宗祠重修過程及宗祠布局的寓意。堂內豎柱上分別掛有書法名家陸修伯先生親書的抱聯三副,寄語我邊氏宗族千秋永存,萬代興旺,不忘祖德,耕讀傳家。進門兩側置展柜一對,分別存放七修原譜和八修修葺原始資料以資紀念。園內植有丹桂、牡丹、茶花等名貴花木,滿園郁郁蔥蔥,四季如春。園中央置花崗巖香鼎一尊,每逢祭祖堂內供品豐盛,香燭輝煌,顯得壯重而堂皇,園內族人鼎沸,香煙繚繞,象征我梁溪邊氏家族千秋興旺,萬代昌盛。
今日有此盛況,不忘發展經濟,國家富強,建設美好家園,共創和諧社會;不忘各級領導各界人士對我們的幫助、支持;不忘我邊氏族人、企業精英、德高望重的長者、慷慨解囊鼎力資助、捐款、捐物,遂成此大事。
本次捐資三房共154人,捐款數額多至幾萬,少則幾百上千,紛紛表達敬祖之意。其中:老二房二十世孫聽度公在家人捐款之外,又不計名錄,取自己積累,為宗祠捐助純紅木八仙桌、椅二套、辦公臺柜一套;老三房二十四世孫潤龍在捐款之外另為宗祠捐助名貴花卉,老大房二十世孫學根在捐款之外,另助宗祠燭臺、像框等物件,凡此感人之例,舉不勝數,均詳表在宗譜和“功德碑”之上。值此邊氏宗祠落成慶賀之期,謹撰此文記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