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后期蔣滂長子蔣之奇(1031-1104),字穎叔,宋嘉祐三年(1057)考"春秋三傳科"中進士,與蘇軾(蘇東坡)是同年同榜進士。蔣之奇與蘇軾是好友,蘇軾在宜興為蔣氏宗譜寫過序。蔣之奇為官清廉,官至福建轉運判官,任江西、河北、陜西副使,直龍圖閣,集賢殿修撰,戶部侍郎,杭州知府和觀文殿大學士等職,壽七十四歲。蔣之奇生五個兒子,球、珍、瑎、琳、璣,蔣之奇從宜興蔣元莊遷徙到宜興豐義。
蔣之奇三子蔣瑎(1061-1133),字蔓錫,元祐三年戌辰(1088)李常寧榜中進士,宋觀文殿學士,魏國公,知興元府,任壽州司戶,事軍卒王靖作亂,蔣瑎擒戮之馀黨,平定叛亂,民得安。轉大中大夫,之后奉祠鴻慶宮,壽七十三歲。蔣瑎在北宋元祐年間(1086-1093)由宜興豐義遷居到無錫開化鄉(雪浪)許舍,他是錫山蔣氏始祖,至今到無錫已有905-912年歷史了。蔣瑎生有三個兒子,長子興祖,次子紹祖,三子益祖。
蔣興祖(1086-1125)瑎長子,字以承,以蔭補饒州司錄,當時方臘叛軍縱兵四起,掠奪百姓,興祖組織郡守糾吏士卒緝戰,故盜不敢犯亂百姓,后改做陽武縣知縣,金兵犯境,興祖不敵遂死,壽四十歲。夫人金氏當日殉難,女兒貞淑被金兵擄自盡,長子蔣蓁十八歲,見父母俱殉國難,單騎去戰金兵,欲得賊首為父母雪恨報仇,也為金兵所殺。興祖次子蔣邁(1114-1195),字子高,夫人為胡埭蔡村蔡旻女,壽八十二歲,生一個兒子文璧。蔣邁在靖康初年(1126-1127)從無錫開化鄉(雪浪)許舍遷居到無錫富安鄉胡埭,蔣氏家屬居住在許舍僅有三代人約40年左右,從此許舍蔣氏家屬就沒有了。蔣邁孿生弟蔣芊,字子盛復居宜興。
蔣瑎次子紹祖,字以傳,在大觀三年(1109)從無錫開化鄉許舍遷居晉陵后橋,夫人學士鄒浩女,壽七十二歲,生兒子三個芾、苪和芮。紹祖長子蔣芾(1117-1188),字子禮,紹興辛未(1151)趙逵榜進士第二(榜眼),授起居郎累官,觀文殿大學士和洞霄宮,壽七十二歲。夫人幫珵女,生三個兒子,佐、佑、侘。蔣芾從晉陵后橋徙居無錫泰伯鄉梅里。
蔣瑎三子益祖,字以進,在政和二年(1112)徙遷宜興(復居)洴浰,形成宜興洴浰一大宗族。益祖壽五十九歲,夫人張羽鴻女,生子二個,茂、芷。
以上蔣氏均是蔣澄后裔,蔣澄是蔣橫第九個兒子,蔣橫是一世伯齡第四十七世裔孫,蔣橫是蔣晃子,字承先,漢朝大將軍,因討伐赤眉有功,封大將軍,但因被司隸羌路誣陷蔣橫謀反,東漢光武帝劉秀一怒誅殺蔣橫,當時蔣橫年僅四十六歲。因遭滅門之災,蔣橫九個兒子從陜西杜陵避難逃過長江,四個兒子避難于浙江,四個兒子避難于江蘇,第七個兒子蔣稔逃難至江西九江,第八個兒子蔣默避居陽羨隔湖之東柯山橋,蔣橫第九個兒子即四十八世裔孫蔣澄定居于宜興(歸稱陽羨)隔湖之西 亭鄉,蔣澄到宜興已有一千九百六十年左右歷史。蔣橫含冤被殺,朝中大臣紛紛上奏,光武帝醒悟,下旨查清蔣橫冤情,誅司隸羌路,蔣橫得到平反,賜贈蔣橫為"顯忠",并將蔣橫的九個兒子皆在避居地封侯,蔣默封為"云陽亭侯",蔣澄被封為" 亭侯"。
順便提一下,在北宋后期從宜興遷往無錫的有蔣瑎、蔣璨、蔣環三個人,遷往江陰的有蔣靜一個人。具體說蔣瑎到無錫開化鄉許舍,蔣璨是蔣之羗長子,從宜興遷居到無錫前洲周村梅涇(觀蔣巷村),蔣瑎、蔣璨都有后裔在無錫,另蔣環是三武第五個兒子遷居無錫長橋,但該人未見有資料和后裔。蔣靜是蔣元義的兒子,從宜興遷居江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