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惠山古鎮繡璋街15號“陸宣公祠”迎來了遠道而來的陸氏后人——陸定一的長子陸德。已是古稀之年的陸德幾乎每年都會回鄉給父親掃墓,但昨天是他第一次到陸家祠堂祭祀先祖。看到堂廳西墻上陸定一的畫像,感慨之余,陸德表示:父親提出并最終協助毛澤東主席和黨中央確立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回家后我將把家中收藏的毛主席所題“雙百”方針真跡做成匾額,捐贈給“陸宣公祠”以豐富祠堂內涵。
祭拜祖先、敬獻花籃、深鞠一躬……簡單的祭祀儀式后,陸德在陸氏宗親的陪同下,參觀陸宣公祠。陸宣公祠是宋代古遺址建筑,由陸氏遷錫始祖、南宋抗金名將、陸游的叔父陸宲于1135年始建,是無錫陸氏后裔祭祀追思唐代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宰相)陸贄,以及陸氏先賢的宗祠。該祠經陸氏后裔多次修復,主體建筑保留至今。作為惠山古鎮祠堂群中六個宰相祠堂之一,陸宣公祠級別較高,小而精致,約20平方米的小天井內不但筑有水池,鋪有石板橋,還有戲樓。
拾級而上,祠堂二樓陳列著陸家人的三件寶貝:一是陸堅(即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二是陸機的《平復帖》;三是書法史上的煊赫名跡《陸游自書詩》。這些高仿品全由無錫陸氏宗親提供。得知陸氏后裔為維護祠堂費盡了心力,陸德表示很愿意為家族做點事。他首先想到的就是父親陸定一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的參與制定者和權威闡釋者,又是這一方針的積極執行者。而毛主席當年親筆題寫的這8個字如今正在他家中,他準備將這一題詞做成匾額貢獻出來,“我回家以后就整理,這是陸家的榮耀”。
這次來錫除了祭祖,陸德還將正式出任無錫陸氏宗親會的榮譽會長。陸德向記者透露,雖然他住北京,又常年四處講學,但他每年都會回無錫,因為他的根在這里。一直以來,陸德都十分關注無錫譜牒文化的發展,他表示,國家興旺正需要一個個家族凝聚起來發揮其潛在的正能量,而家譜的修訂正是中華文明的良好傳承,具有普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