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氏大統宗譜》續修,最近一次是在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O),至今已有七十多年。據載:始祖居中,字達夫,世居開封,宋政和中官拜少保、太宰,入朝暴疾而卒,謚文正。靖康之變,其族南遷,后裔散居江浙閔楚四省。無錫乃聚族居邑之一。《鄭氏大統宗譜》并收廟前、徐城、堠山、玉祁、蓉溪等支族世書帶草堂 卷首 鄭氏大統宗譜系,各支分派或有居江陰、常熟、武進等邑者。廟前支始遷祖懋,字懋大,號正齋,文正公九世孫,原籍廬州合肥,元末來倅無錫州事,因家邑城中。徐城支始遷祖元五,文正公九世孫,亦于元末自江右遷居錫邑西鄉徐城。堠山支始遷祖思明,文正公十一世孫,明建文帝時自武進遷居錫邑堠山。玉祁支始遷祖柏源,字斗垣,文正公十一世孫,明成化間自毗陵遷居錫之玉祁。蓉溪支始遷祖興裔,字光錫,文正公三世族孫,南渡后居錫山,歷仕高、孝、理、寧四朝,卒謚忠肅,《宋史》有傳。由此可見鄭氏家族已在江南繁衍生息,且根深葉茂。
修撰于不同時期的鄭姓家譜,由于歷史的原因和一些人為的因素,大多未能保存下來。家譜的持有者一般奉行秘不示人的家規,另外在新的家譜修撰完畢以后,舊的家譜除留下一兩部保存在宗廟中外,其余都要全部銷毀,以免外流和不肖子孫售與他人。無疑,這是鄭姓家譜在流傳和保存過程中困難重重和不為人知的主要原因。
隨著農村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后鄭氏族人之間的聯系必然少了,宗譜將成為子孫世代相連的紐帶,因而續譜已是刻不容緩。當今,國運昌隆、社會和諧,人民安居樂業,正是續修宗譜、修繕宗祠的大好時光。錫邑西鄉徐城支潘葑鄭家巷分支的鄭氏族人乘這浩蕩東風,積極地行動起來。經過認真發動、填表造冊,核實校勘,用了一年多時間,續修終獲成功,他們以原譜為依據,廢除“重男輕女”,剔除封建糟粕,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為潘葑鄭氏分支族人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摘自卷首 作者:無錫市圖書館古籍部主任 無錫市譜牒文化研究會王進雄)
此次續修族賢仁其、家心、云興任主修。共輯六卷,65套。相信此次續修的宗譜定會成為鄭氏族人一筆寶貴的財富,留與后人。功德無量。衷心感謝鄭氏族人對我公司的信任,將編印家譜的重任交托,今家譜玉成,不負重托,甚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