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口之呂名聲揚

人氣:611

  呂姓為常州100大姓之一,位列第59位,目前有人口7100余人,占全市人口的0.35%。當代全國有呂姓人口560余萬,占總人口的0.47%,排列第40位。常州呂姓聚居地城區主要在前、后北岸、十子街、大井頭等地;鄉村主要是在新閘、湯莊、三河口、三井、新安等地。

  呂姓起源主要有三支:一出自古姜姓,炎帝生于姜水而姓姜,其裔孫伯夷在虞夏之際封于呂(今河南南陽),稱呂侯,春秋初被楚所并,其后世以國為姓,至今已有2700年歷史;二出自春秋時晉景公時大夫魏被封邑于呂(今山西霍縣),號呂,后世以呂為姓;三出自外姓或外族改姓呂,如漢代有東越族改呂姓、白馬氐人改呂姓、晉時鮮卑族改呂姓等。呂姓郡望有河東郡、東平郡、淮南郡等。常州呂姓有一支輩份字排行為:“鞏豐仕賢、樹桂詒久、懷國安邦、家傳仁孝。”

  據有關史料記載,早在唐代常州已有呂姓居住。宋代熙寧三年(1070)科考中,呂俱、呂公美成為常州呂姓最早的金榜題名人。現擇數支比較著名的遷常呂姓介紹如下:

  《毗陵呂氏宗譜》22卷1928年渭起堂藏版及呂氏遷常一世祖宋呂祖敘像據《毗陵呂氏宗譜》(清代第一名狀元呂宮宗譜)記載,該族遠祖呂延之,唐代河中人。肅宗至德元年(757)由戶部郎中遷明州(寧波)刺史,后擢浙東道節度使,因父丁憂辭職,于大歷十四年去世,享年69歲,葬洛陽鳳凰林。第十一世孫呂公著,宋慶歷年間中書侍郎,其孫呂好問,隨宋室南渡后居婺州金華縣。至第十六世孫呂祖泰,由婺州遷居常州宜興縣梅村里(今屬銅峰鎮)。祖泰是一介布衣,但他關心國望族盛姓爍今古家興衰。他的族弟呂祖儉,在南宋寧宗時任太府丞,因反對權勢熏灼的太師韓胄獨攬朝政、制造“慶元黨禁”冤案,被韓貶謫韶州、吉州。祖泰徒步往視,及祖儉歿,他以處士身份至京師“擊登聞鼓,上書請誅韓胄”,結果被“杖刑”后發配到廣西欽州牢城收管。但終于堅持等到了韓胄被誅,昭雪其冤。給他補上了“州文學”、“迪功郎”、“監潭州南岳廟”的謚號。他卒于嘉定二年(1209),葬于宜興梅村宋真西山之陽。墓碑題曰:南岳東萊先生呂泰然之墓。并崇祀常州府先賢祠。祖泰生四子,長子呂鳳,鳳子夢令,夢令子行,行子震,震生二子光弼、光鼎,數代在宜興宋真山林以耕讀傳家。至光弼子呂能,字伯為,時值元末明初鼎革之際,從朱元璋軍征戰,授都指揮軍職。永樂三年(1405),因事忤罪上司,被謫戍陜甘軍衛。因年老病弱,其長子呂成“泣請于所司,致代父往戍,文皇憫之,報可,遂孑身往陜甘衛戍,卒于戍所”。呂成夫人楊氏攜次子呂智、三子呂良自宜興祖地遷居常州郡城內,葬其夫衣冠于常州城西懷南鄉石塔里新塋。呂成二弟呂盛居宜興荊溪之濱渭瀆里。三弟呂咸,字野鶴,縣庠生,永樂間與侄呂智、呂良同遷常州。他的后裔世居城南湖之東塘洋橋,今南夏墅、蘆家巷、坊前呂姓為其后世。四弟呂戊,字山鵬,宜邑庠生,后世居宜興荊溪之畔雙廟里(今宜興張澤鎮雙廟村)。后世續修宗譜,呂成、呂咸后裔譜合修為《毗陵呂氏宗譜》。呂盛、呂戊后世譜合修為《荊溪呂氏宗譜》。

  原在城內大玉帶橋南的呂氏“牧伯坊”圖(表彰呂氏一門五人官至州牧)呂成被呂氏后世尊為遷常一世祖。至第五世時,長房分支中有呂鉉、呂鏞、呂鎮三房玄孫。自此,郡城呂氏別為大分、二分、三分三派,逐漸分居在城內數地。其中三分呂鎮一派子孫衍盛,鎮生五子:淮、濟、潮、深、沐。第五子呂沐,字南溪,因曾孫呂宮在清順治初中一甲一名(狀元),誥贈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宏文院大學士。呂沐生五子:應瑞、應期、應節、應鶴、應征。第五子應征,字遂南,邑庠生,遷居常郡懷北鄉繆賢里,其地約今三井鄒村東楊村、新閘永豐西楊村交界處北童子河畔,昔有繆賢壩,今人雅稱望賢壩(地名),現已易壩為橋,居于橋東西兩村楊姓的宗譜名《毗陵繆賢里楊氏宗譜》,離此村東約一里有呂家塘村,村民多呂姓。《武陽合志》卷一《輿地·鄉都》載,懷北鄉三圖有十七村,其中就有呂家村、望賢壩村。

  呂應征卒后葬“繆賢里新阡主穴乙山辛向”。生三子:程霄、程漢、程云。第三子程云,字翼之,因子呂宮為狀元,誥贈承德郎、翰林院修撰、太子太保。程云卒后也葬父塋之側。程云生一子,即呂宮。生一女適同邑徐千仞。

  呂宮(1603—1664),字長音,號金門,明末舉人,清順治四年(1647)一甲一名進士,是為狀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宏文院大學士、太子太保。立朝崇尚氣節,撰述甚富,授門人吳侗校理而佚。近現代著名史學家呂思勉為其第十世孫。呂宮卒于康熙三年,也葬在繆賢里祖塋,其墓在上世紀70年代平整土地時被挖平,石人石馬及墓碑等填入河中。呂宮生六子:方洪、方文、方咸、方嘉、方昭、方振。后世又別為六支。據《毗陵呂氏宗譜》卷四《大三房分居繆賢里世系》載,呂宮為“自繆賢里遷居郡城分祖”,其居地即今延陵西路前北岸64號,今此處尚有呂宮后人居住。

  另據《毗陵橫山呂氏宗譜》(謂起堂藏版)載,此支呂氏先世為南宋呂祖謙之后。祖謙世稱“東萊先生”,與“毗陵呂氏”始遷祖祖泰為同族,婺州金華人,后世又移居桂州。祖謙次子文纓生二子:真之、諒之。長子真之字毅夫。以祖蔭補將仕郎,任武進縣丞,改司理參軍,宣教郎。配莊氏,生一子興賢。呂真之為遷常始祖,興賢長子呂和,時值宋元戰亂之際,遵父遺言:“吾祖世受宋恩,今世不可為而不可預,寧為田舍翁,勿仕他姓也”。遂有常州郡城遷居郡東大寧鄉橫山,即今橫山、三河口、新安一帶呂姓先祖。此族呂姓中,有第二十六世孫呂鏞,在明弘治年間自芳茂山遷居郡城化龍巷,“隱居樂道,教子成名,自號東園”,享年86歲。呂鏞次子呂律,字平川,正德九年(1514)進士,官至江西南安知府,在任六年,很有政績,當地“建惠德祠以公肖像祀之。祠側建一橋曰平川橋,建一亭曰呂公亭,以志去思也”。昔年常州城內玉帶橋建有“恩榮牧伯”牌坊,其中有贊譽呂律的碑文。呂律卒于成化八年八月初四。呂律的兒子呂大韶,字在川,太學生,任南京東城兵馬指揮使。他是個孝子,在軍中忽聞父喪,痛哭三晝夜,不久也去世了。大韶的三個兒子扶父柩歸鄉,父子同日安葬于郡城北門九里頭鳳翥橋祖塋(今三井九里巷村旁)。邑人皆以為憾事。

  “橫山呂氏”在明清兩朝以來,除世居常州城內,后世自郡城遷居各地主要有:道洽于崇禎間遷居前街(今橫山鎮),奇芳遷居胡巷,明珠遷居江陰潭子湖,崇良遷居江陰西伍村,粹然遷居塢墩上(今屬三河口),洪宣遷居太廟頭村,恩年遷居橫林下塘夾墅里,如謙遷居安東鄉王下村(今湯莊小印莊村),惟慎分居府學西首,旭棠遷居西門外臥龍灣,天錫遷居丹陽西門,天和遷居丁堰街,德榮遷居郡東新安韓地,增慶遷居郡西大有鄉夏溪街,雙達分居郡城河路灣,明川分居城內大井頭,復祖遷居任家橋,道元遷居江陰西觀山夏墊村,文銘遷居仇家巷,呂義遷居中村,呂仁遷居三塘橋村,元祿遷焦溪,仁祖分居郡城東門關帝廟側,文穆遷居戴君橋。

  此外,歷史上周邊地區呂姓遷入常州城鄉的也有一部分。如“宜興起渭堂呂氏”,后世居于魏瀆、雙廟里、北梅村、西城里、南莊、皇保舍的呂氏,在明清兩朝也有部分遷入常州城鄉的;居于溧陽的“土山呂氏”、“諸呂呂氏”,居于丹陽呂城的“云陽呂氏”,后世中也有部分遷入武進境內。

  常州呂姓的一個特點,就是家學深遠,家聲聯芳。有的一門出了很多名人、學者。有“四世科甲”、“五子登科”的艷稱。被稱為我國近現代“四大史學家”之一的呂思勉,從其十世祖、清代第一位狀元、大學士呂宮始(他與明代最后一名狀元、武進人楊廷鑒是連襟,世稱“僚婿狀元”),呂,思勉七世祖,乾隆進士,官汾州同知。其長子爾昌,乾隆進士,官至安徽按察使。五子爾禧,乾隆舉人,官太平知縣。子珊,思勉高祖,嘉慶舉人,偃師知縣。佑孫,思勉曾祖,道光舉人,官旌德教諭。兄弟中孫,道光進士,官福建巡撫,著名古磚收藏家。佶孫,道光舉人,官四川知縣。倌孫,道光進士,廣東韶州知府。俁孫,道光舉人,官昆山教諭。孫,進士,官陜西臨潼道,這就是所謂“四世科甲”。孫等孫字輩的兄弟中又有5人以上中舉人、進士,所以又稱“五子登科”。此門呂姓還有一位學者呂星垣,是呂宮五世孫,官僅做到邯鄲知縣,但他學識廣博,為文操筆立成,著述甚富,還是一位很知名的書畫家。思勉祖父懋先,國學生,官江西知縣。父德驥,秀才,官江浦教諭,有多種著述存世。

  歷史上,常州呂氏多才女:呂采芝,字嘉華,素習倚聲,精音律,其詞“蒼涼凄厲之情一寓于詞”,著有《幽竹齋小草》、《秋茄詞》等;呂采芙,字擷芬,采芝妹,刑部給事中蔣彬蔚妻,工詩善文,有《梅隱詩抄》等多種詩文存世;呂景蕙,字若蘇,同邑趙苕卿妻,自幼好學,年十五即能文善詩,其詞一時廣為士林傳誦,日手一篇,好學不輟,著《紉佩軒詩詞草》等,《全清詞抄》收其詞;呂鳳,字桐花,同邑趙椿年妻,有才女名,工篆隸,并擅繪事,尤工倚聲,為詞家所重,人稱“桐花夫人”,有《清聲閣吟草》等多種著述。

  常州呂姓多書畫名家。作為狀元、大學士的呂宮,其行書名重于朝,官宦爭藏之;呂鐘麟(1679—1735),所作人物、山水意致瀟灑,多能超然于蹊徑之外;呂宣,精書法,尤長于畫,以淡墨山水名于世。其他如呂景正、呂星垣、呂倌孫、呂耀斗、呂光簡、呂齊、呂畹蘭、呂嘉岳、呂翼仁(筆名“左海”)、呂學端等不下數十人。

  常州現代呂姓人士中多科技界、醫學界、文史學界英才:呂保維,城區人,中科院院士,電波傳播學家,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理事長;呂繩凱,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教授,上海市臨床檢測中心主任,著名預防醫學專家;呂勤麟,鐵道部第一勘測設計院南京勘測設計處處長、高級工程師,先后參加青藏、寶蘭、新長等鐵路設計。

  與呂姓有關的人文景觀及地名有:呂宮、呂星垣故居,在前北岸64號,現存三間四進,硬山造木結構,房屋南臨后河,北枕白云溪;呂思勉故居,在化龍巷十子銜,為清代建筑,座北朝南,共四進二十一間,橫匾“呂思勉故居”系周谷城手書。湯莊有呂莊,潘家有呂巷,西夏墅有呂家,薛家有呂墅。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不| 综合国产在线观看无码| 狠狠综合视频精品播放| 伊人不卡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 | 狠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五月 | 伊人久久中文大香线蕉综合|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狠狠88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国产色综合天天综合网| 国产亚洲综合视频|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久久―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欧美日韩色另类综合|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97色伦图片97综合影院| 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亚洲av无码兔费综合|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天堂av综合色无码专区|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69|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色欲香天天综合网站|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一本一本 |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 |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痴汉| 亚洲综合在线成人一区| 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免费精品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综合熟女久久久30p| 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 色综合天天综合给合国产| 热の无码热の有码热の综合| 色偷偷亚洲第一综合网|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国产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