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是無錫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它是什么時候遷居無錫的?要回答這個問題并不容易,文史專家沙無垢先生日前告訴記者:無錫回族是從常州遷來的。
67歲的沙無垢是已故著名作家沙陸墟的兒子,回族人,老家在陸區,他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家是從常州遷來的。但這個主要生活在北方地區的少數民族,是怎么到江南來的,沙無垢在研究無錫歷史文化之余一直關注著這個問題。他的老朋友,常州市規劃設計院原總設計師沙春元先生,是世居常州的回族人,兩人常在一起探討這個問題。前不久,沙春元獲得線索,在浙江省圖書館查到一部常州百壽堂《毗陵沙氏宗譜》這部宗譜修于清光緒十一年(1885),是常州沙氏歷次修譜成果的集大成,也是常州沙氏最后一次修譜。沙無垢得到該宗譜的復制本后,仔細考閱,查到了祖父沙用和(修譜時年僅十歲)的名字。由此上溯推演出了無錫回族的來歷。
該宗譜載:沙氏來自西域之“天方回部”,即今天的阿拉伯地區。隋代始與中國通好。唐時漸來中土華夏,由唐皇賜給中國姓氏“沙”。所謂“祖非一祖,傳不一傳”。就是說回族的“沙”姓原先并非一個祖先,而是由中國皇帝把許多來中國的阿拉伯人都統一給賜了“沙”姓。元至正初年(1341年或稍后),為避開戰亂,隱士沙世榮從陜西西安府遷居常州金牛鎮(即奔牛鎮),后又徙居常州西郊。后因其長子沙良佐(?-1398)在明代做了大官,沙世榮父因子貴,被誥封文林郎,尊為毗陵(常州)沙氏的始遷祖、第一世。
據沙無垢考證,
毗陵沙氏第十一世沙志伊(1688-1753),為遷居無錫陸區第一人。恰好與《無錫市志》第四卷“民族”一節的記載“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有回族從常州奔牛徙居無錫陸區,是無錫最早的一個少數民族”形成對應。除沙志伊之外,后來又有第六世孫的后裔遷居陸區,目前無錫本土回族的大多數都是從這兩支發展而來。
沙無垢表示,陸區沙氏沒有宗譜留傳,老祠堂也早被拆毀。但陸區沙氏在徙居地與漢族世代友好相處,且相互通婚。而按照“百年燕翼惟培德,萬里鵬程在讀書”的家訓,歷代應試科舉的不多,由儒入醫的卻累代相傳。根據記載,無錫回族1953年312人,1982年有879人,1985年達1007人。現在的人數估計已超過了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