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古鎮的精品祠宇——陸宣公祠

人氣:1665

  “陸宣公祠”,位于江蘇無錫惠山古鎮繡嶂街15號(原惠山直街43號),距古華山門僅百米之遙,是無錫陸氏后裔祭祀、追思唐代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宰相)陸贄,以及陸氏先賢的宗祠。“仰賢堂”為該祠堂號,意敬仰前賢之意。

  陸贄(754-805),陸宣公祠主祀人,字敬輿(yǘ)諱贄,陸氏第四十世孫,唐朝名相。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五月,生于蘇州嘉興縣(今屬浙江嘉興市)。其父陸偘曾任溧陽縣令,英年病逝,贄從小受母親教育成長。唐代宗大歷六年(771)春(18歲),登進士。大歷七年,登博學宏詞科,授華州鄭縣尉。大歷十三年(778)(25歲),授渭南縣主尉。建中元年(780)(27歲),任調京監察御史。建中三年(782)(29歲),入翰林。建中四年(783)三月(30歲),以祠部員外郎充翰林學士。興元元年(784)(31歲),轉諫議大夫,仍充翰學。在任翰林學士,即參贊機要,起草詔書,甚得朝庭倚重,號稱“內相”。貞元七年(791)八月(38歲),正拜兵部侍郎,罷翰學,權知貢舉。貞元八年(792)四月(39歲),出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貞元十年(794)(41歲),受裴延齡譖害,罷為太子賓客。貞元十一年(795)四月(42歲),又貶為忠州(今重慶忠縣)別駕(州主管官的佐吏)。永貞元年(805)正月,德宗病死,子順宗立。三月,唐順宗下詔征還,詔書未至,已卒于任所,時年五十二歲,追贈兵部尚書,謚“宣”,后世尊稱“陸宣公”。

  陸贄一生經歷了三朝皇帝,仕歷26年,與愚而自用、忌刻寡恩的唐德宗皇帝相伴始終。經歷了建中動亂,貞元茍安等政治、社會極為陰暗,唐王朝由興轉衰的時期。作為一名政治家,他忠心體國,勵精圖治,在翰林學士位上寫了大量的制誥,奏草、中書奏議政論,為止亂息兵,為恤百姓,為經濟發展和維護國家統一起到了很好的“救時”作用,特別是“人君立國,以民為本”,“ 整頓吏治,反貪倡廉”思想和“均節賦稅”、“養人資國”,“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統一”等為君為臣之道和治國治家之思想,輝煌一時,彪炳千古,為后世封建君臣常置座右,是唐朝公認的繼房(玄齡)、杜(如晦)、姚(崇)、宋(璟)之后的賢相,著名的政治家、政論家和民本主義思想家。

  陸贄才能卓越,正直善良,識博善著,留下傳世著作主要有:《唐陸宣公集二十四卷》、《陸宣公翰苑集》、《詩文別集》、《陸氏集驗方》等。2009年6月12日,市圖書館珍藏明嘉靖刻本《唐陸宣公集二十四卷》,經國務院批準,入選文化部《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陸贄卒后真墓葬重慶忠州翠屏山。在蘇州、杭州、嘉興、海寧、平湖等地有宣公祠、宣公墓、仰賢書院、宣公讀書臺、宣公橋、宣公路等遺跡。

  “陸宣公祠”由遷錫始祖,陸氏第五十二世孫,南宋右朝散大夫,抗金名將,陸宲(bǎo),遵照無錫人的傳統,在惠山秀嶂街假字1219號(原惠山直街43號),于宋朝紹興五年(1135)所創建。紹興十八年(1149),病卒(61歲),按照生前遺命,墓葬于太湖之濱大浮山(今無錫中央外景基地“水滸城”,現738療養院內)。清光緒三年(1881),無錫陸氏后裔為陸宲墓立碑,碑文為:“宋防御使元珍陸公諱宲暨子演公墓”。但遺憾的是,史料、旅游價值較高的宋代古墓遺跡,占地一畝七分的陸宲墓園至今未能恢復。

  據史料,陸宲與徐氏夫人育有五子:淦、演、淙、洝、渲,徙遷無錫新安鄉陶墅村立無錫朝散支,自南宋紹興年間起,歷元、清至民國800余年,陸氏后裔在無錫、江陰、宜興、吳江、常州、浙江平湖等環太湖地區生息繁衍,枝盛葉茂,欣欣向榮。1948年陸氏大統263支派修輯入《陸氏世譜》125支派中,有88支派根基在無錫,其中宲嫡派就有55支派。

  史料記載,陸宣公祠原占地平田四分在天三圖完糧(折壹畝四分玖厘五毫),坐西朝東,門柵欄大門,四開三進,有門樓四間,內廂樓兩間,廳樓四間,側樓二披神堂廳四間,一直有許氏人家看護,陸氏后裔每年春秋二次祭祀。

  祠堂明末被毀。

  清康熙、嘉慶、光緒年間多次重建、復建和改建。

  民國日寇入侵無錫期間,惠山祠堂多半毀損,陸宣公祠雖免遭劫難,但也垣斷瓦破,棟折榱傾,祭臺器件散失,宣公畫像滿目凄涼。三十五年(1946)夏,陸氏后裔鴻山支第七十六世孫陸雨生、吳塘支陸小槎等見狀不忍,捐巨資重修。翌年春竣工,接收湯恩伯將軍書贈之“學為帝師”祠額,隨即盛舉惠麓祠堂群中,當時唯陸氏合族子孫千余人參加的春祭典禮。

  解放初期,祠產歸公,大多改作他用,宣公祠因惠山派出所等部門征而得以保留。上世紀七十年代,惠山直街拓寬,祠堂門頭被拆。

  1994年1月24日,“陸宣公祠”列為市級文保單位。1995年,惠山祠堂群評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2006年6月,國務院公布“惠山鎮祠堂”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陸宣公(陸贄)祠等10處祠堂,為惠山祠堂群核心保護祠堂。

  2009年2月,無錫市人民政府出資對惠山古鎮祠堂群實行規劃建設和修復。

  在修復中,無錫陸氏芙蓉山支七十六世陸憲正、鴻山支七十八世陸象驊、堯歌支七十九世陸發根、藕塘南陸巷支八十世陸瑞林、八十一世西漳支君錫派陸晉川、崇安寺前支陸勝泉等后裔,義不容辭,主動任擔拯救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責任,為祠堂修復諫言,文化布展提供《陸宣公祠文化布展設計方案》。

  經過三年時間工程建設和文化建設,宣公祠終于于2011年10月正式對社會開放。

  修復后,陸宣公祠建筑別具一格:坐北朝南,中式石庫門,花鳥脊飾,四開三進,25米進深,占地300平方。全祠院落狹小,但小而精巧,樓、房、堂、廳;廂、間、臺、池;花卉、名木、假山;天井、水池、石橋布局得體,融為一體,特別是戲臺下臨水池,匯集惠麓泉水和四周屋檐雨水與泉水相融,魚兒在池內暢游,石梁飛架幽深水院,形成池上玲瓏戲臺唱曲,舒適和諧,呈現冬暖夏涼,別致而風雅的江南古典庭院特色。

  文化建設布展上,祠堂、家譜史料內涵豐富,珍貴的人文歷史圖片資料,及制作精細的高仿真名人字畫,“陸氏文獻集”和陸宣公祠文化宣傳影像片,形象生動地展現了陸氏姓氏起源,陸氏先祖生息、繁衍、遷徙蹤跡,并提供了溯源,尋根問祖,查找支派脈絡根基的世系圖表;以及先祖名賢才華功績,品格風范介紹,突現了中國特有祠堂文化遺產中陸氏家族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被行家、公眾稱譽為“古典型”、“環保型”、“文化型”精品祠宇。

  一進:高3.12米,寬2米中式石庫祠門,由裔孫陸修伯撰祠額“陸宣公祠”磚刻,取代原木柵欄祠門和“陸宣公祠”豎頭匝匾。東側外墻相嵌重新刻制的《陸宣公祠》簡介, 1994年1月24日,原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陸宣公祠》為市級文保單位,說明石碑作為歷史文物已珍藏祠堂博物館。

  祠門后墻新增了古雅典樸照璧,小青磚鋪置了大庭院,庭院內點綴了名貴花木。東墻有石刻陸贄名言,陸游書“吾上不負天子 下不負吾所學 不恤其他”。西墻南側相嵌“陸宣公簡介”、“陸贄年表”石碑。北側為陸氏宗親題名的“陸氏藝文苑”南庭院。

  二進:為18扇雕花落地木窗,高2.55米,二層硬山頂建筑享堂樓,上方懸掛清乾隆皇帝御賜“內相經論”橫匾,二側相襯清陸子鑨“閉石默觀天地 藏書靜教子孫”抱柱楹聯。

  堂廳新置明清紅木款式供臺、八仙臺、全套座椅,木屏風刻有“夫君上之權 特異臣下者唯不自用 乃能用人” 陸贄語。屏風上方懸掛湯恩伯將軍書贈“學為帝師”祠額。兩側為清陸士奎書“內圣外王繹奏議宏編集孔門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之長同符謨誥 敬宗尊祖溯廟廷從祀得公后象山君實稼書桴接武無忝高曾”和清陸隴其書“世上幾百年舊家無非積德 天下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抱柱聯。

  堂廳東西墻為16位陸氏歷代名賢祖像附像贊銀杏木浮雕,他們分別是:漢代,五世陸賈(ɡǔ)、六世陸烈;三國,二十二世陸遜;隋朝,三十二世陸知命;唐代,三十五陸元方、三十六陸象先、四十一世陸龜蒙;宋代,五十一世陸九淵、五十二陸宲、五十三世陸游、五十四世陸秀夫;元代,五十四世陸堅(黃公望);明未清初、七十二世陸世儀、七十四世陸隴其,清代,七十七世陸士奎;現代,八十世陸定一。

  西側為舊時祠丁用房和樓梯。

  東西回籠墻鑲嵌石刻“陸宣公祠展序”、“唐陸宣公祠集”。

  二樓,前廳布置陸贄書房,一套明清款式紅木書桌、書柜,再現當宣公伏案疾書奏議場境。前廳中上方懸掛清乾隆御筆“世代忠良”橫匾,兩側立柱配清陸映山書“唐代兩朝賢宰相 孔孟一脈大儒家”抱柱聯。后廳為20平方戲臺,臺面朝北,居高臨下俯視祖堂全貌。戲臺前沿挑出樓面,在水天井上方形成空中樓閣。

  水池兩側設有1.3米寬,斜披扶欄通道,與水池中央雕花石橋合理相配。水池東墻有三塊祠產捐贈記載舊碑。西墻設有清水磚花窗,窗外即為“陸氏藝文苑”北庭院,院北墻相嵌黃公望合璧春山居圖石刻,相配院內長青樹。水池三門直通往祖堂,門頭分別有“遠源流長”、“偕日”和“待月”陽文磚刻。中間門頭兩側配制棱形花窗,為水池增添了美觀。

  享堂樓上下展示名人字畫,主要有原版珍藏北京、臺北、杭州、南京、云南博物館高仿真字畫作品:黃公望(陸堅)的“快雪時晴圖”、“九珠峰翠圖”、“丹崖玉樹圖”、“剡溪訪戴圖”、“水閣清幽圖”、“天池石壁圖”、“富春大嶺圖”、“九峰雪霽圖”和被譽稱天下第一神品的“富春山居圖”合璧長卷;唐代傳世書跡陸柬之“文賦”、陸游“自書詩”書法長卷;譽為中國“墨王”,晉代陸機書法“平復帖”;布置于戲臺屏風畫的明代陸治“花鳥”圖。

  三進:祖堂廳頂高達8.6米,配有14扇,3米高雕花落地門窗,進門仰望暗紅色主神龕中陸贄全身木刻像,“仰賢堂”橫匾和古雅燈籠懸掛高梁,莊嚴肅穆,讓人肅然起敬。主神龕兩側配置副神龕,分列敬列配祀人陸氏始祖一世陸通,漢開國功臣、吳郡陸氏宗族文化思想奠基人五世陸賈和遷吳郡始祖六世陸烈,遷錫始祖五十二世陸宲牌位。龕前設有祭臺、祀器等物品。

  堂廳東西墻和回籠東、西墻分別鑲嵌“無鹽君見齊宣王”、“陸通元侯公”像,“元侯公先世紀述”、“陸氏宣公支系表”和清高宗乾隆“宣公論”,宋蘇軾“進呈奏議劄子”石刻。

  堂廳東西門頭分別鑲嵌“巒影”、“波光”磚刻。

  祖堂西偏廂東墻布置有“陸氏宣公世系圖”(111支派)、“陸氏世譜直下宗支圖”(125支派)。西墻布置戊子版《陸氏世譜》六十世先祖牌位147尊。

  祖堂高聳主柱配有抱柱聯二對,由北向南分別為:“一代宰相奏議經綸千載 十年別駕驗方醫治萬民”,由陸氏裔陸人孫書撰;“仁義百篇唐孟子 排奸勁節凜秋霜 人生一死終難免 落在忠州骨也香”,為明代文學家姚夔所撰,這是對宣公一生才華學問,氣節品德,以 及忠良結局的寫照。

  參考資料要目:

  1910年庚戌版、1922年壬戌版、1948年戊子版《陸氏世譜》

  1950年庚寅版《陸氏文獻》

  1502年弘治本《渭南文集》。乾嘉年間《說文解字注七篇下》

  匡亞明主編,王素著《陸贄評傳》

  吳惠良主編,夏泉生副主編《惠山古鎮祠堂建筑圖錄》

  無錫市北塘區政協文史資料編委會編《惠山祠堂群楹聯》

  無錫市濱湖區政協學習文史和社會法制編委會編《濱湖古鎮》

  陸德文編撰《吳郡陸氏春秋》

  作者:陸象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蜜芽| 亚洲色欲www综合网| 亚州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色综合伊人色综合网站| 激情五月激情综合网|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视频| 色婷婷综合缴情综免费观看| 色婷婷天天综合在线| 综合激情五月综合激情五月激情1 综合久久国产九一剧情麻豆 | 天天综合天天看夜夜添狠狠玩| 香蕉国产综合久久猫咪|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1尤物| 天天综合网网欲色| 国产精品综合视频| 青草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社区| 久久丝袜精品综合网站| 99热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狠狠久久综合伊人不卡|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 亚洲国产免费综合|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中文88| 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日韩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九九精品国产综合喷水| 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久久影院综合精品|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亚洲精品二区国产综合野狼|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综合| 婷婷四房综合激情五月在线|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综合欧美五月丁香五月|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综合久久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