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宜興滆湖之濱的官林鎮南莊村,60多位儲氏族人代表歡聚一堂,參加儲氏宗祠修復落成暨頒譜慶典活動。筆者從宜興有關方面了解到,近年來,宜興民間掀起了一股修譜熱,蔣氏、史氏、岳氏、儲氏等紛紛重修或者續修家譜,引發了一波尋根祭祖熱潮,回圖村蔣家祠堂等一批宗族祠堂修葺一新,昔日冷冷清清的宗族祠堂如今變得熱鬧起來。
南莊村以儲姓人家為主,南莊儲氏宗祠活動經費主要出資人儲開強即是土生土長的儲姓族人。據了解,南莊儲氏自明代宣德年間由官林遷入,迄今已有22世。去年,南莊儲氏后人——原中共江蘇省委書記、省人大主任、93歲的儲江老人得知南京圖書館有清代光緒十九年重輯的《南藏儲氏公家譜》(清光緒續修五版續本),將其全套復印。在有了老譜的基礎上,南莊村的儲永明、儲吉生等4人用7個多月的時間,續修《南莊儲氏分支譜》,共16冊,于上周分別發給當地儲氏族人。
宜興官林鎮回圖村的蔣氏祠堂是在原址恢復建設而成的。在已經完工的占地3畝多的祠堂建筑里,蔣介石偕夫人宋美齡于1948年5月16日到宜興祭祖的珍貴照片首次公開展出。蔣家祠堂舊址有遺跡可循,去年5月,當地蔣氏門人自籌資金26萬元恢復建設蔣家祠堂,規劃建設三進房屋。如今,蔣家祠堂后續建設接近完工,所需建設資金都是蔣氏族人捐助的。
據宜興地方志介紹,宜興早先大大小小的宗祠難以計數,但較為完整保留至今的已不多。不僅如此,淹沒在宜興鄉間的宗族祠堂大多遭到廢棄或者改建成學校、集體庫房等等。譬如,歷史上,宜興儲氏宗祠的總祠堂在豐義南莊村,規模宏偉,宗祠門前有大石獅一對。平時祠門緊閉,非有重大事不開,設有專人看祠。儲氏宗祠,產業頗豐,有良田20公頃左右,由族中各房房長、族長等共管。祠產收入,除祭典外,尚用于修橋、鋪路等善舉,以及發放獎學金和對族人遭災的救助等。此后,由于多種原因,儲氏宗祠長期處于寂寞狀態。
宜興民俗文化研究專家蔣云龍先生介紹,按照宜興習俗,昔時的祠堂大多按宗族支系而建。同一姓氏在同一地區可有多座祠堂,如蔣氏宗祠據說在宜興就有70多座。祠堂門額統稱某氏宗祠,如“吳氏宗祠”、“徐氏宗祠”,規模形式也大致相似。祠堂大門平時不開,要在每年清明、冬至兩節祭祖或是處理重大事情時方能大開正門。目前,與宜興體育中心毗鄰的徐大宗祠保存相對完好,徐大宗祠亦稱“徐大宗祠楠木花廳”,為明代宰相徐溥的家族祠堂,已經列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作者:何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