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先祖譜系探源

人氣:1121

  筆者10余年來,專心留意歷代柳氏先賢和當代柳氏名人的譜系和家世研究,每每“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對于柳下惠、柳宗元、柳公權、柳永、柳開、柳貫、柳亞子等研究已有了初步的成果。獨查遍互聯網和各種書籍,也無從確知當世著名儒商、中國企業家的“領軍人物”、聯想集團元老柳傳志的家世和先祖譜系。雖然筆者于96年游學北京之后不久,即在北京圖書館發現了鎮江《京江柳氏宗譜》,經過閱讀后發現鎮江柳氏為北宋著名詞人柳永之后。筆者早知柳傳志先生是鎮江人,但無從知道柳傳志是世居鎮江還是客籍京口的柳氏,又不知道他的父祖名諱,仍不能從家譜上確認他是柳永之后。雖然筆者于2000年發表的《夢里時時問故鄉——我的尋根問柳夢》長文中寫到“最近,筆者看到了江蘇鎮江《京江柳氏宗譜》的記載文字,始知其始祖為北宋著名詞人柳永,晚年流落京口,遂為遷潤始祖。這樣看來,近代著名學者柳詒征、聯想集團元老柳傳志等也應為柳永的后裔。”

  但在該家譜中仍未能找到柳傳志的名字,還未能完全確證柳傳志是柳永之后,當然也無從獲知柳傳志的先祖譜系了。記得去年4月17日上午柳傳志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二十周年院慶大會暨名譽教授、兼職教授聘任儀式”退席時,筆者得以與柳傳志先生匆匆一面,幸得他送贈名片一張,當筆者問及他可能是柳永之后,他并不知情。之后筆者曾致信柳傳志先生,問詢他的父祖名諱,便于從《京江柳氏宗譜》能夠找到柳總的先祖譜系,并未得到回復。2005年年春節前夕,筆者曾打電話給鎮江地方志辦公室和丹徒地方志辦公室,甚至尋求《京江晚報》記者幫忙,但他們也未能確知柳傳志是否世居鎮江,也找不到柳傳志在鎮江的親屬。于是當筆者繼續在互聯網搜索資料時才發現柳傳志的父親就是柳谷書,其實筆者多年前就閱讀過柳谷書創辦的雜志。柳傳志在2003年9月15日致父親的悼詞《懷念親愛的父親》中銘記父親柳谷書的教誨:“一個人有兩樣東西誰也拿不走,一個是知識,一個是信譽。我只要求你做一個正直的公民。不論你將來是貧或富,也不論你將來職位高低,只要你是一個正直的人,你就是我的好兒子。”(當筆者發現了柳谷書、柳傳志的家譜家訓后發現,柳谷書對子女的教育與家譜中的家訓是一脈相傳的。家訓全文附在后面。)

  柳傳志也向父親在天之靈,坦露心跡:“我們兄弟姐妹幾個,工作性質不同,事業有大有小,但我們每個人掙的每一個銅板都是干干凈凈、清清白白,我們永遠不敢忘記,我們是您的孩子!”筆者也深為柳門有這樣的好父親和好兒子感到自豪。當筆者通過多種渠道,終于與柳傳志胞妹柳傳揚女士取得了聯系。柳女士告訴筆者,他哥哥柳傳志收到筆者的信后也曾向母親問過先祖的名諱,可惜父親已病故,母親只知道祖父叫柳文偉,別的就知之甚少,也許哥哥就無從回復你的信,加上他平時確實公務繁忙,無暇顧及。柳女士非常熱情,將居住在鎮江的柳谷書的胞弟、柳傳志的叔叔柳連書先生的聯系方式告訴了筆者。通過柳連書先生,筆者終于揭開了柳傳志的家世之謎,在《京江柳氏家譜》中找到了柳傳志本人以及他的先祖譜系。

  柳傳志系黃帝柳下惠柳永后裔

  據光緒17年、民國37年重修的《京江柳氏宗譜》和《洋內柳氏族譜》證實,柳傳志系黃帝、柳下惠、柳永后裔。《京江柳氏宗譜》,光緒17年(1891)由柳預生等纂修,思成堂木活字本,卷首譜序,卷一綸音等,卷二家訓、宗訓、宗誡等,卷三世系總圖,卷四至六世系表,卷七家傳,卷八銘記,卷九藝文,卷十祠規等。《京江柳氏宗譜》民國37年(1948)則由柳詒征等纂修。賜進士出身、資政大夫太仆寺卿年家眷姻弟蔣寅于康熙丁丑年應邀為《京江柳氏宗譜》所作的譜序中寫到:“柳氏為展氏食邑,后世因以為姓,猶敬仲之于陳,畢萬之于萬也。此受姓之所由昉。溯其淵源,為姬公之分族,詳其宗派由和圣(柳下惠)以肇基,至秦有柳安者,由魯遷于河東,載在史書,為河東之祖,嗣是英賢輩出,代有偉人。河東柳氏與隴西李氏,清河崔氏,并稱望族,至唐則隆隆昌熾,益加盛焉。其名標史籍,指不勝屈,而最著者,公綽仲郢諸君子,敦節尚義,樹范人倫,家政肅然,世傳孝友,當世士大夫家莫不以為宗范。宋室肇興,承風五代士踵陋習,文格卑靡,獨仲涂嗜古,慨然欲上繼柳州與昌黎分席,而一時分體始振。仁宗時,

  耆卿亦饒有文譽,而于音律尤精,東坡每見其詞自謂不及。特不拘小節,未獲大用,卒葬丹徒土山,詳于縣志,而同時有柳涗者,世居丹徒,登宋慶歷六年進士,歷仕俱有惠政,哀耆卿之后,而收恤之,此丹徒柳姓之始見于者也。及南渡高宗紹興十八年,柳仲永復登進士,載于郡志,非其苗裔耶!雖世系難考,要之丹徒之柳,自宋以來,固已著聞于簡冊矣。今來止、楷人慨世遠代湮,無從稽考,而述其睹記所及,上自鯤公,下逮作舟,統系相承,世傳九葉,纂輯成書,垂為家乘,不以予荒陋而問序于予。”鎮江八世孫柳蓉作《重修宗譜例言》中寫到:“蓋自宋耆卿公始居潤,厥后高宗南渡,兵火相仍,前此譜牒,蕩焉無存。”蔣爾庸撰《來止柳公墓志銘》寫到“柳氏河東世胄,宋明之際,其在丹徒者,代有傳人。”

  錢志彤所撰《楷人柳君墓表》寫到:“君,諱可法,字楷人,其先以和圣食邑受姓,由魯遷于河東,顯于唐,其占籍京口之祖,則宋屯田員外郎耆卿先生也。越元明,代有隱德。”另《楷人柳公暨元配封宜人張太君合葬墓志銘》寫到:“按狀柳為河東右姓,其先以和圣食邑柳下,因以為氏。自六朝至唐宋,代有傳人,慶歷間耆卿先生僑寓于潤,歿葬丹徒之土山,載在郡志,是為吾郡柳氏始祖。”柳可法,字楷人,柳傳志為其11世孫。《京江柳氏宗譜》卷四世系表一世祖柳鯤的介紹中寫到:“宋工部屯田員外郎耆卿公遷潤,其后世居之。世系中斷,前代無考。京峴山祖塋,公與月溪公居其末二冢,其上尚有五冢,生卒名字俱缺。”

  據《辭海》“柳永”條介紹“柳永(?-約1053),北宋著名詞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屬福建)人。景佑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柳屯田。”從《京江柳氏宗譜》多處提到“屯田員外郎”“耆卿”即為柳永。宋“慶歷間耆卿先生(柳永)僑寓于潤,歿葬丹徒之土山(據筆者所知,柳永墓所有多處,也許是后人紀念他,建有衣冠冢),載在郡志,是為吾郡柳氏始祖”等可知鎮江柳氏為柳永之后,而且是他的歸葬之地。柳傳志自然是柳永的后代。《京江柳氏宗譜》的被發現終于破解了柳永身后有無后人的千古之謎。

  另外筆者發現的另一廣東柳氏族譜《洋內柳氏族譜》,詳細記載了從黃帝到柳下惠柳永的譜系。據譜系推算,柳下惠系黃帝42世孫,柳永分別為柳下惠38世孫、黃帝79世孫。該譜對柳下惠有如下記載:“無駭公子,柳氏受姓始祖,墳葬山東兗州滋陽縣治漢名瑕丘宋改嵫陽,明清改滋陽,因之今屬山東濟寧道”。據該家譜記載,廣東洋內柳氏自山西永濟而湖北襄陽、浙江金華東陽、衢州龍游、麗水長松、云和、景寧英川村、福建浦城、廣東潮陽峽山鎮洋內等幾近十遷。譜系由于各種原因曾經散失,經《洋內柳氏族譜》主編柳鈺展與族人柳標盛二上福建尋祖問根終于失而復得。一上福建尋訪莆田市汕頭鄉、湄州灣柳晉村、惠安縣湖邊村,是次幸得于湖邊村族譜記載之源流,在其族人柳明枝協助下,取得有關資料,但洋內祖宗源流序系未明,為查明譜系再次北上福建,在其族人柳明枝指引下,尋訪壽寧縣鰲陽鎮,福安縣柳溪鄉,查核該鄉宗譜,終于將洋內譜系梳理清晰,從黃帝而柳下惠而至現在的洋內柳氏。洋內柳氏族人于1999年編修了《洋內柳氏族譜》,該族譜由洋內柳氏子孫、時任清遠市市長,現任廣東惠州市委書記柳錦州題寫譜名,并題詞:“承前啟后,繼往開來”,這確實是柳氏子孫所擔負的使命與責任。筆者為此在近年發起成立中華柳氏宗親聯誼會,向海內外柳氏宗親發出了公開信,倡言天下柳氏一統,正在籌辦“天下柳家人”網站(010-62767364, http://caojuren.vip.sina.com),編輯《華夏柳氏通譜》,并提出建立“華夏柳氏文化旅游線”、“唐宋八大家韓柳蘇曾歐陽王宗親聯誼會”和“開發永濟柳氏文化”的構想,已經得到了不少海內外柳氏宗親的響應。該族譜柳永譜系的記載與有關史料也有部分有出入的地方,甚至有個別明顯的錯誤,但不影響該族譜被發現的重要價值。筆者目前還沒看到原始古譜,愿與對此感興趣的專家和柳氏族人一起進一步搜集有關資料和族譜,進行深入考證和研究。

  柳下惠系出黃帝,為其42世孫,具體譜系如下:1黃帝2少昊3蟜極4帝嚳 5后稷6不窟 7姬鞠陶8篤公劉9慶節10皇仆11差拂12毀喻13公非14高圉15亞圉16公叔祖17古公 18季歷古公長子太伯,次子虞仲,幼子季歷,季歷又稱公季,公季有子名昌,古公意欲傳位給昌,便要立季歷,于是長子太伯、次子虞仲逃離到南蠻地,學當地土著人紋身、斷發,以示不回中原之志,給弟讓位。19周文王公季傳位給昌。昌就是西伯后人尊號的文王,即周文王,建立了西周王朝。周文王尊循祖業,效法古公、公季的成規,篤行仁政,尊老愛幼,禮遇賢人,天下人歸之。20周公旦 ,文王四子。相輔武王子成王,制禮作樂,有吐哺握發之功,以治天下。 21伯禽,性情敦厚,公德兼全,為魯大夫。周公公子武王崩,成王幼。周公留相西京,因封伯禽于魯,為魯國公。食采于柳下,居焉。 22考 字于賢。23加升,字汝煬。 24必顯 ,諱昂,居山東章力縣,官河東郡侯,武王以河東郡封之。一云受郡之祖也。 25永定26熙公27幽公28魏公29歷公30元獻 31茂真32武公33 懿公34伯銜 ,字伯御。 35是孝 ,字安然。 36崇發,字展良,有子孫徙居四川成都府,府前寺心階立業,居焉。37允富38先存39魯子展,謚公子夷伯,字伯展。 40完公 ,謚魯公子。 41無駭42展獲,謚曰惠,即展禽,柳氏受姓第一世祖。展喜,一名罕喜,字符駁,居揚州昆峽縣南村。

  柳永系出柳下惠,為其38世孫。具體譜系如下:1惠公 ,無駭之子,柳氏受姓始祖。2荘公 仕衛,贈賢大夫,稱為社稷之臣。3元伯,兄弟五人,時稱五馬。4彤公 5 雎公6柳安7惟隗8守滿9泰10允11祉12懷實13豐14穎,諱景就,字子興。后漢建武丁亥三年三月上置四親廟,在洛陽功封晉陽侯,鎮古巢蠻洞。15罄,封關內侯。16以超,字讓立,一字伯延。后漢永元戊戌十年三月篤舉,授益州刺史。17柳宰,字文友,后漢永興癸未元年授平陽守,置山西平陽路。18公施,諱惠,字受親。后漢建安元年丙子以扶王立國功,封關內侯,守古州八蠻洞。19仁卿,由永豐縣轉徙饒州府樂平縣。20軌,諱朝馥,字中正,一字正春。西晉泰始乙酉元年進士兼內外侍郎郎中,升廷尉。21景猷,諱回頭,晉侍中。22純,一名文純,字子疇。西晉太常卿。東晉中宗建武丁丑元年,考授文林朗、太常卿,授東監軍,平陽太守,關內侯。23習,字季言。仕晉,為襄陽侍講,升尚書郎。妣潘氏,由河東徙居襄陽。24延宗25肅26元曄27愷28伯矩29琦30懋31份32汪33惟進34恢,字一范35弘鎰36壁37舜徒38耆卿,諱永,字三變,崇安人。宋仁宗景佑進士。授屯田員外郎。壽八十二。葬麗水縣東四里飛鳳落。詳形坐乙向申。伯卿,字三復,俊卿,字三接。39日興40良侃41仁緝、仁阜、仁暈42仁緝,子一文祥,仁阜子五:長文瀚,次文贊,三文亮,四文囊,五文選,仁暈子二:長文廣,字繼大,次文聰,字繼芳。

  只可惜柳傳志的17世祖柳鯤與柳永之間譜系中斷,所以無法正確推算柳傳志為黃帝、柳下惠、柳永的幾世孫,但有一點可以確認,柳傳志為黃帝、柳下惠、柳永后裔無疑。

  柳傳志譜名傳善字伯禾

  《京江柳氏宗譜》對柳傳志有如此記載:“傳善,字伯禾,谷書長子,生于民國三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

  2005年春節前夕,筆者電話采訪了柳傳志叔叔柳連書先生,他告訴筆者柳傳志譜名叫傳善字伯禾。他在電話中對筆者說:“我的哥哥,傳志的父親柳谷書生前非常重視敬宗睦族,幾乎每年都要回鎮江掃墓和走訪親戚。你要是早幾年前認識他就好了,他肯定會支持你對柳氏家族的研究。我們現在手上已沒有家譜。不過我從民國37年(1948)重修的《京江柳氏宗譜》上曾抄錄了柳傳志的介紹。柳傳志譜名叫傳善字伯禾,我們從小叫柳傳志為傳善,谷書長子,生于民國三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譜上的柳傳善的出生年月日,我查了一下,與有關柳傳志生平介紹資料也是吻合的。我們兄弟四人,老大叫谷書,其次為連書、復書、源書。柳谷書有兒女四人,老大叫傳善,后改名傳志,老二是女兒叫傳欣,老三是兒子叫傳明,老四是女兒叫傳揚。”另外柳連書先生還介紹了他在南京工作的弟弟柳源書,說他對家族的事比較關心。筆者非常感謝柳連書、柳源書、柳傳揚等人提供的線索,從而順利找到了柳傳志的先祖譜系。筆者相信,《京江柳氏宗譜》的發現,對于研究柳傳志的生平、思想和家世都將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另外柳源書在電話中也告訴筆者“我們家在解放前有個‘善化堂’,也是‘資本家’,《京江柳氏宗譜》就是我們家排印的。記得解放之后,我們家里還有老工人在印刷排印。還有祖傳書店,在公私合營前后就處理掉了。后來破四舊,1955年我父親去世的時候,將幾屋子的木版和家譜等資料都送給江蘇省圖書館了。”

  柳傳志先祖譜系行傳

  一世

  鯤,字化鵬,鄉飲大賓。明景泰六年乙亥生,嘉靖十年辛卯卒。壽七十七歲,葬京峴山。配何氏,子二惟、泗。

  按:宋工部屯田員外郎耆卿公遷潤,其后世居之。世系中斷,前代無考。京峴山祖塋,公與月溪公居其末二冢,其上尚有五冢,生卒名字俱缺。公世居郡城西關外土橋,明正德庚辰年武宗微行臨京口,曾幸其宅,親承溫旨,其徭役,語在楊文襄公紀事中。公生平為鄉黨所推重。太守禮為鄉飲賓,蓋其忠厚隱德,佑啟后昆,我柳氏無窮余慶基諸于此矣。

  二世

  淮,字脈枝,號月溪,行一,化鵬公長子,恩授迪功郎。明宏治十五年壬戊五月十一日生,萬歷十三年乙酉九月二十四日卒,壽八十四歲,附葬京峴山祖塋。元配梁氏,繼配郭氏,子一:方,繼配出。

  謹按:公潔身修行,不慕榮利,自甘淡泊,和易近人,坐享高年,當事申其行誼,蒙授恩職,鄉里榮之。

  三世

  方,字小溪,行一,月溪公子,以次子子泰職,敕贈承德郎,鹽運司分司。明嘉靖七年戊子閏十月初四日生,萬歷十六年戊子五月二十三日卒,壽六十一歲,葬黃山正穴,陳太安人合焉。

  配陳氏,以次子子泰職,敕贈太安人。明嘉靖十年辛卯九月十九日生,萬歷十六年戊子五月二十四日卒,壽五十八歲。

  子三 :子春 、子泰 、子華 ,女一,適高恒齋。

  四世

  子泰,字承溪,行二,小溪公次子。敕授承德郎,除山東清平縣丞署縣令事,陛浙江鹽運司分司,欽擢監督熹廟陵工,兩舉鄉飲大賓,明隆慶元年丁卯五月二十二日生,本朝順治元年甲申十月初九日卒,壽七十八歲,祔葬黃山祖塋右首穴,徐安人合焉。

  正室徐氏,國學生敬春公女,敕封安人。明隆慶四年庚午五月二十二日生,本朝順治十五年戊戌四月初一日卒,壽八十九歲。

  側室劉氏,以長子映奎職,例封太孺人。明萬歷十四年丙戌六月十六日生,天啟五年乙丑六月初二  日卒,年四十歲,祔葬黃山祖塋右次穴。

  子三:映奎,側室出;映星,正室出;映宿,側室出。

  女二:長適國學生張爾和,次適例贈修職郎顏仁甫,婿早世,女守志撫孤,蒙恩旌表建坊。

  謹按:公孝敬慈愛,不輕取與,治家嚴肅,居官勤敏,有惠在民,人尸祝之。致政歸里,為鄉黨所欽式云。

  映星,字薇垣,行二,承溪公嫡子,以次子可植職例贈儒林郎,候選州同知,以少子可法職,誥贈武略將軍,候推衛千總,明萬歷三十五年丁未十二月初二日生,本朝康熙十八年巳未二月十四日卒,壽七十三歲,葬招隱山正穴,繼配王太宜人合焉。

  五世

  元配錢氏,武肅王裔女孫,以次子可植職例贈太安人,以少子可法職誥贈太宜人。明天啟三年癸亥閏十月初三日生,本朝康熙三十七年戊寅二月三十日卒,壽七十六歲,子四:可培、可植,俱元配生,可蔭、可法,俱繼配出。

  女一,元配出,適國學生吳國珍。

  謹按:公勤勞節儉,式壙宏圖,守成而兼創業,承先并以啟后,且天性純篤,樂善好施,宗族稱孝鄉黨,戴德奕世,猶思慕焉。

  五世祖薇垣公一宗六世以下四房世系表分敘。

  六世

  可法,字楷人,行四,薇垣公少子。年十七入泮,康熙己酉科舉人。誥授武略將軍,候推衛千總。順治三年丙戌六月初一日生。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二月初八日卒,壽六十四歲,葬東鳳凰長山枝正穴,張宜人合焉。正室張氏,陜西布政使司經歷見華公女孫,邑庠生毓儀公女,誥封宜人。順治四年丁亥八月初九日生,康熙三十八年己卯正月十三日卒,壽五十三歲。

  側室程氏,以長子加長職,例封太孺人,以少子加宣職,例封太宜人。康熙十四年乙卯八月二十六日生,乾隆二十五年庚辰五月二十日卒,壽八十六歲,葬東固山。

  子八:如金、加蔚、加彀 、加學,俱正室出。加長、成梁 、加善、加宣,俱側室出。

  女四:長適儀征具邑庠生王世位,次適邑庠生錢志彬,婿早世,女守志蒙恩旌表建坊。三適國學生陳啟訓,俱正室出。四未字卒,祔葬長山楷人公山下,側室出。

  謹按:公賦性剛介,任事明決,疾惡甚嚴,人不敢犯。生平孝友慈愛,樂善好施,其獨建宗祠,購置義田,尤人所難。晚年賦詩著書以自娛悅,有《飛羽軒詩稿》《春秋列傳》百卷行世,笪江上待御王書年歐陽漢曦兩學使俱有序載在邑志。

  七世

  加蔚,字彬成,號浣亭,行八,楷人公次子,年十八入泮,補郡庠稟膳生,雍正癸卯科恩貢,敕授修職郎穎上縣學教諭,以長子樹德職,晉封儒林郎候選州同知。康熙十三年甲寅十二月初十日生,乾隆十一年丙寅正月十八日卒,壽七十三歲,葬駙馬莊。元配李太安人,繼配卞太安人,俱合焉。

  元配李氏國學生琦玉公女,敕贈孺人。以長子樹德職,晉贈太安人。康熙十五年丙辰十一月初七生,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三月十三日卒,年三十三歲。

  繼配卞氏候選州同知宣健公女,敕贈孺人,以長子樹德職,晉封太安人,康熙二十九年庚午九月二十三日生,乾隆二十六年辛巳十月二十六日卒。壽七十二歲。

  子二:樹德,元配出。樹玉,繼配出。

  女六:長適顧名匯,婿早世,女守志撫孤,蒙恩旌表建坊,次適國學生王蒼宰。三適郡庠生何名柏,四適國學生蔣湘平俱元配出。五適國學生查卜周,六適國學生錢肇平,俱繼配出。

  八世

  樹德,字謂占,號敬修,行二,浣亭公長子。國學生,敕授儒林郎,候選州同知。康熙三十九年庚辰七月初五日生,乾隆二十四年己卯七月二十八日卒,壽六十歲,葬黃都寺王安人合焉。

  配王氏,瓜洲人,候選州同知廣平公胞姊,敕封安人,康熙四十年辛巳六月二十六日生,乾隆三十九年甲午二月初四日卒。壽七十四歲。子三:廷獻、廷謨、廷僎,嗣胞弟云林公后。女四:長適金象三。次適國學生尤允諧。三適嚴候選布政使司理問,誥封朝議大夫,例晉中憲大夫聲書公子鹽運司運同議敘候補道翊高,四適李附貢生,敕贈儒林郎悅亭公子附貢生候選州同知仰山。

  九世

  廷獻,字汝霖,敬修公長子。邑庠生,雍正元年癸卯十二月二十二日生,乾隆十九年甲戌四月十九日卒,年三十二歲時祔葬黃都寺敬修公壙內左穴,王孺人合焉。

  配王氏候選州同知斗文公女,國學生東寅公胞姊。雍正四年丙午十月十四日生,乾隆四十五年庚子五月二十六日卒,壽五十五歲。夫早世,年二十九歲守志撫孤,蒙恩旌表匾額。

  子二:溥仁、溥慶。

  十世

  溥仁,字澤均,汝霖公長子,國學生。乾隆十六年辛未三月十九日生,嘉慶十五年庚午七月初八日卒,壽六十歲,葬孫圩,卞孺人合焉。

  配卞氏,國學生用昭公女,乾隆二十年乙亥二月十一日生,嘉慶十八年癸酉二月初六日卒,壽五十九歲。

  子二:介和、用和。

  十一世

  用和字節之,澤均公次子。乾隆五十二年丁未五月初六日生,嘉慶二十十年乙亥十二月二十一日卒于漢鎮年二十九歲缺葬。

  配張氏,國學生自牧公女,乾隆五十一年丙年五月初七日生,同治三年甲子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壽七十九歲,夫早世,年三十歲守志撫孤,道光三十年蒙恩旌表節孝,葬華蓋山枝。子一寅胞史師惠公出。

  女二長適張遂生,次適郡庠生韓紹平。

  十一世

  介和,字師惠,澤均公長子,國學生。乾隆四十年乙未五月初七日生。嘉慶十九年甲戌五月十三日卒。年四十歲。葬華蓋山枝,宗孺人合焉。配宗氏國學生豈凡公女,乾隆四十三年戊戌六月二十九日生,咸豐三年癸丑七月十六日戌時卒,壽七十六歲。子二:祥發、寅,嗣胞弟節之公后。

  女四:長適吳耀堂,次適張晴圃,三適黃選堂,四適國學生吳罄宜。

  十二世

  祥發,字瑞圖,師惠公長子,國學生。以嗣子職例贈儒林郎。嘉慶十二年丁卯正月十五日生,道光十二年壬辰三月二十七日卒,年二十六,葬華蓋山枝,顧安人合焉。

  配顧氏例贈太安人,嘉慶十七年壬申十月二十日生,光緒十二年丙戌三月初八日卒,壽七十五歲,夫早世,年二十一歲,守志撫孤,光緒元年蒙恩旌表節孝,子一恂,胞弟吉云出。

  十三世

  暹,字祝三,吉云公少子,國學生,候選通政司經歷。道光三十年庚戌九日二十二申時生。

  配韓氏莘田公女,例贈孺人。咸豐三年癸丑六月二十八日生。

  子四:祉保 ,殤。 禎保,殤。肇祺,肇礽。

  昕,字少云,吉云公長子,國學生。道光十九年己亥十二月十三日生。配張氏,遂生公女。道光十九年己亥三月二十二日生。

  子二:福保,殤。肇祿

  女二:長適吳,咸豐辛酉科撥貢介眉公子郡庠生黻卿,次適韓稟生宋瑜公子錫瓚。

  恂,字以誠,號鶴儕,瑞圖公嗣子。國學生,候選布政司經歷,道光二十四年甲辰十二月初二日酉時生。配嚴氏,樂郊公女,例贈安人。道光二十五年乙巳五月初七日申時生,子二肇堃,肇增。

  十四世

  肇祿,原名祿保,字茀卿,少云少子。同治六年丁卯五月二十二日戌時生。配李氏,邑庠生寶儒公女。同治八年己巳七月二十二日卯時生。子壽同、壽高。

  福保,少云長子,同治五年丙寅正月十九日生,光緒六年庚辰八月二十五日卒,年十五歲,葬丁卯橋。

  十五世

  壽同,字文偉。子谷書、連書、復書、源書。

  十六世

  谷書,壽同長子。生于1921年6月10日 ,

  卒于2003年9月5日,壽82歲。中國知識產權事業的先驅。1984年以前,在貿促會任法律事務部副部長。1984-1991創建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任董事長、總經理。1993-1998任香港法律服務公司董事長。1993年參加創建北京柳沈知識產權公司,后改為柳沈知識產權律師事務所,為首席合伙人。2001年11月按照司法部的規定,在事務所退休,任終身高級顧問。曾任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第一、二屆會長,逝世前任名譽會長,還曾擔任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理事,亞洲太平洋律師協會理事,亞太咨詢(北京)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等職務。

  子二:傳善(后改名傳志)、傳明,女二:傳欣、傳揚。

  十七世

  傳善,字伯禾,谷書長子,生于民國三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據柳傳志叔叔柳連書先生電話告知,他從民國37年(1948)重修的《京江柳氏宗譜》上抄錄。而且他們從小叫柳傳志為傳善。譜上的出生年月日與有關柳傳志生平介紹資料吻合。——筆者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成人潮喷综合网| 伊色综合久久之综合久久|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人妻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站|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尤物| 91精品国产综合久| 加勒比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VVV| 日本道色综合久久影院| 东京热TOKYO综合久久精品| 一97日本道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 久久综合鬼色88久久精品综合自在自线噜噜| 亚洲a无码综合a国产av中文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开心| 成人亚洲综合天堂| 狠狠爱天天综合色欲网| 色悠久久久久综合网香蕉|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狠狠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天天综合色天天桴色| 亚洲综合色7777情网站777|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 | 色婷婷99综合久久久精品| 丁香婷婷亚洲六月综合色| 亚洲六月丁香婷婷综合|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AV无码久久| 涩涩色中文综合亚洲| 婷婷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AV第一页|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俺也去| 亚洲综合色成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