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古時修譜,女子是不能在宗譜中掛線的,因為宗譜是以父系血統傳承為基礎,由父傳子、子傳孫,代代相傳。女子不僅不能承祀血脈,甚至連女子名字也沒有,只用某氏、長女、次女等表述,這不能說完全是重男輕女的觀念,主要是與宗譜修纂的宗旨相一致。不僅如此,有的宗族甚至不允許領繼子或贅婿,即使允許有贅婿和繼子,也是把他們列入續譜中,這也是為了保證宗族血統的純潔性。
近年來,各宗譜在續修時都普遍認識到了女子在宗譜中掛線的必要性。但對于女子為什么在宗譜中可以掛線,哪些女子可以掛線,女子掛線從什么時候開始,女子掛線世表應如何表述才合乎要求,這些問題沒有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因此,我看了許多已經修好和正在續修的宗譜,女子掛線存在很大的不足,做法上沒有統一尺度,統一要求、缺乏公正性和公平性,掛線存在形式主義,掛線等于未掛。本人想對這些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以便供大家參考。
二、女子為什么在宗譜中可以掛線
做任何事情都必須遵守一定的規范,宗譜修纂也不例外。宗譜的規范就是《凡例》。宗譜修纂既要尊重祖宗的規矩,也必須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續修宗譜也要與時俱進,如果對祖宗的規矩需要變動,就必須制訂新的《凡例》,對過去的《凡例》作些必要的調整和修改。如洪楊之亂后,人丁驟減,有的村莊男子只剩十之二三,為了保證宗族的血統有人承祀,一些宗族就允許有繼子和贅婿;又如"五四運動"后,西方男女平等觀念傳播到我國,并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一些宗族就開始在宗譜里表述女孩的名字。這些變動都能在《凡例》中找到根據,對我們研究宗譜的歷史是很有幫助的。
現在婦女得到了解放,女性的權利得到了保障,女性的文化程度、學識水平、工作能力、社會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女性和男性一樣,在社會各個領域中發揮了越來越多的作用,這就是女子在宗譜中必須予以表述的前提。其次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增長,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你不能保證一個孩子一定是男孩,你也不能說他不會生男孩,所以應該考慮到國家的政策所產生的實際情況,如果只有一個女孩,修譜中相應地采取變通的做法。再次現在允許姓氏自由,子女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隨母姓的子女與贅婿的子女情況類似,也應該修上宗譜。所以在這次修譜時必然要求有的女子在宗譜中掛線問題。
三、女子掛線從什么時候起
凡事都必須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時間界限,也就是要有一個尺度、離開了尺度就失去了原則性。女子在宗譜中掛線從什么時候開始呢?本次續修宗譜距上屆修譜一般是六十年到八十年時間,而我國計劃生育政策是從一九七九年正式實施,因此,我認為女子掛線擬在解放后出嫁的女子開始,或者從上屆修譜后出嫁的女子開始。上屆修譜時已出嫁的女子就不必再掛線了。如果再追溯到更遠就沒有意義了。因為你不可能做到這一點,更重要的是后人在研究婦女地位變化的歷史時,會造成一種錯覺,反而違背了歷史的真實性。
四、哪些女子可以在宗譜中掛線
女子為什么可以掛線這個問題解決了,那么哪些女子可以掛線呢?女子掛線不能以出資的多少、地位的高低以及個人的意愿來決定,應該體現公平性。我認為并不是所有的女子都需要掛線,首先應該考慮到修譜的本意是以父系血統為傳承基礎的,所以有子有女戶,出嫁的女子就沒有掛線的必要。這是否意味著男女不平等呢?不是的,因為出嫁的女子在對方修譜時必定詳盡地表述其情況,與本宗族詳盡地表述配偶的情況一樣,從這一點來說,應該是完全平等的關系,至于對方是否修譜那是另一回事。
除此以外,考慮到當前的國情和人情,我認為有三種情況女子可以掛線:一是獨生女可以掛線,這是從"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國策這一現實情況出發的,理由在前面已經講過。那么就衍生出了另一種情況,過去沒有實行計劃生育,養了幾個女兒,但沒有兒子,也應該參照獨生女的做法,就是說無子多女戶可掛一女子,一般可掛長女,也可尊重自愿掛次女。二是子女隨母姓女子必須掛線,這和贅婿的情況相類似,她不局限于有子戶還是無子戶。而且不局限于只掛一個女子,只要是這種情況都應該掛線。三是現在還未出嫁的女子可以掛線,并且也不局限于一個女孩,理由是她沒有定型,今后出嫁后其子女可能隨母姓,至于出嫁后所生子女不隨母姓怎么辦,那是下次修譜的事了,我們管不了那么多。
贅婿怎么表述,掛線是掛贅婿還是女兒,按照慣例是應該以贅婿掛線的,如果以女兒掛線也未嘗不可,但不能用"適",更不能用"配"。而應寫"招贅"兩字,一看就非常明確是招女婿了。
五、女子掛線在世表中如何表述
世表的表述是有一定的格式要求的,也就是說要有實質的內容。女子掛線在世表中的表述應和男子掛線一樣,內容包括學歷、職務、職稱、生卒日期(年齡)、婚姻(包括離異)、生育情況等。尤其要注意的是女子掛線無論子女隨母姓,還是隨父姓,一定要寫明其子女的姓名,只寫名不寫姓表述就不明確(明確招贅就不必寫姓)。這樣表述也能提高獨生子女父母修譜的積極性,雖然自己沒有兒子,但外甥的名字也上譜了,當然很高興。
那么多女戶一般只掛長女,其余出嫁的女子是否不能表述清楚了呢?一般情況下只要在父親世表欄內寫"適某地某人"即可,對于有相當學歷、職務、職稱的仍可詳細表述,如"長秀琴南京大學畢業高級工程師適南京華東水利學院畢業生高級工程師周立軍"一句話說得非常清楚了?!?br/> 在這里要注意兩點,一是防止掛線上的形式主義。該女子雖然掛線了,但其世表只說明"適某地某人",或該女子多一個出生日期,也就是說在表述內容上不夠完整,這種掛線與其在父親世表中的表述沒有什么區別,并沒有起到掛線的作用。二是防止修成百家姓。為什么女子掛線要強調寫其子女姓名呢?因為如果是外姓就不能再掛線,不然就變成百家姓了。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可以了解自己家庭的所有成員,對于一個宗族就不能這樣做,就違背了修譜的本意?!?br/> 六、世表和世系的關系
世表和世系好比一對孿生姐妹,是相互配套的一個整體,修譜時既要修世表,同時一定要修世系。世系自上至下每五世為一圖,前圖終,后圖出,周而復始。"列世次序昭穆為經,正宗法別長幼為緯。經者,尊上而卑下;緯者,伯東而仲西。"世表亦以五世為一圖,是對各人情況的詳細表述,"上溯祖宗之所出,下別支派之所由。"我們是根據世表做世系,根據世系查世表。世系和世表應該是一一對應關系。世系世表一個掛線,一個不掛線,就會出現兩者不一致的情況。
女子掛線是一個新事物,這是與過去歷次修譜的最大不同點,但體現了當前的時代特征,凡是與過去修譜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在《凡例》中表述清楚,哪些地方有改變,為什么改變了,給后人一個明確的交待。
以上只是我個人對女子掛線問題的看法,具體怎么做,從來沒有強制性的標準。但對于一個宗族,應該有一個統一要求,統一做法,修譜委員會必須對這個問題進行認真討論,絕不能有隨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