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華夏文明之一的姓氏,也是源遠流長的。據說伏羲氏就開始"正姓氏.別婚姻。"由此而論,姓氏文化至少有五千年的歷史。
"樹有根,水有源,人有祖先。"蕭姓系源出黃帝。據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有長子玄囂,次子昌意。玄囂的兒子叫蠕極,昌意的兒子叫顓頊,蠕極的兒子叫嚳。黃帝、顓頊、帝嚳為五帝中的前三帝。
"帝嚳次妃簡狄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日'百姓不親,五品不訓,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寬。'封于商,賜姓子氏。"(見《史記。殷本紀》)。
"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微卒,子報丁立。報丁卒,子報乙立。報乙卒,子報丙立。報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為成湯。"(見《史記·殷本紀》)。
成湯滅夏后,建立商朝。傳至三十世紂王,殘暴無道,被周朝所滅。周武王姬發,曾訪問并討教于微子開。作為西周諸侯之一--宋國的始祖微子開,是殷帝乙的長子、紂王的大哥。但因紂王是正妃所生,故紂王得以繼承帝位。
"微子開卒,立其弟衍,是為微仲。微仲卒,子宋公稽立。宋公稽卒,子丁公申立。丁公申卒,子湣公共立。湣公共卒,弟煬公熙立。煬公即位,湣公子鮒祀弒煬公而自立,曰'我當立,,是為厲公。厲公卒,子斄公舉立。斄公卒,子惠公間見立。惠公卒,子哀公立。哀公卒,子戴公立。戴公元年卒,子武公司空立。武公卒,子宣公力立。宣公卒,弟和立,是為穆公。穆公卒,兄宣公子與夷立,是為殤公。殤公遭弒,穆公子馮立,是為莊公。莊公卒,子湣公捷立。(即為閔公--筆者)。(見《史記·宋微子世家》)。
據《中國姓氏尋根》中記載:春秋時,宋國有一員猛將叫南宮長萬,曾經在攻打魯國時被俘,魯莊公把他囚禁在后宮中,數月后才把他放回宋國。公元前682年秋的一天,宋閔公同南宮長萬在后宮博戲(古代的一種賭局),閔公的寵姬也在一側觀看。長萬看著她們說:"哎,還是魯宮的美女漂亮呀,天下諸侯沒有比做魯君更快活的了!"閔公一向以這幾個寵姬的美貌而自矜,聞聽此言大為惱火,于是就嘲笑他說:"像你這種當俘虜的人怎么懂得美不美呢?''這一下激怒了南宮長萬,他頓時怒火中燒,一拳就將宋閔公打死。緊接著他又殺死了大夫仇牧和太宰華督,另立公子游為君。宋國諸公子競相逃往蕭邑(在安徽蕭縣)。蕭邑大夫是宋國的公族弟子,名叫大心。他將這群公族子弟以及他們的隨從全部組織起來,編成一支軍隊,又到曹國請來援軍,殺死南宮長萬,并驅逐其同黨,平息了這次內亂。閔公的弟弟宋桓公即位以后,把大心封在蕭國為附庸國,稱為蕭叔,蕭叔的后人就是蕭氏。
但另據2004年l2月29日《洛陽晚報》"太平莊隱秘"一文介紹說,"微子被封到宋國當了國君,后來他的孩子死了,孫子又小,就把國君的位置讓給他弟微仲。對此,他的臣下不服,便擁立其孫跑到了蕭國(在今安徽省北部)。據《蕭氏家譜》記載,周成王十三年(公元前l029年),周成王(姬誦)聞知就將微子之孫封為蕭國,并賜蕭為姓,蕭氏從此誕生。以上兩種說法,均言之鑿鑿,但似以第一種說法更為廣泛。據洛龍區李樓鄉太平莊《蕭氏家譜》記載,蕭氏至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蕭氏代有英才。有38代的漢相蕭何,后又有名臣蕭望之。62代出過蕭道成,曾建南齊王朝23年,共歷七帝;蕭衍建南梁王朝85年,共歷九帝。后至68代,又出了顯赫一時的人物--蕭踽,他的功勞蓋過房玄齡,被李淵加封為中書令宋國公,右仆射。唐高祖李淵特賜"世襲鐵券文"給蕭瑀。唐太宗李世民曾贈詩給他:"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者必懷義,智者必懷仁。"唐代蕭氏宰相有蕭瑀、蕭嵩、蕭至忠等共十人,另有散文家蕭穎士。有書寫"天下第一關"匾額的明代著名書法家蕭顯。明代國子監祭酒(相當于皇家學院院長)蕭良有著的《龍文鞭影》,更是風行至今。清代有畫家蕭云從,太平天國有智勇雙全、天王的妹夫蕭朝貴。
另,蕭氏也不乏風流倜儻之士。《辭源》對"蕭郎"一詞解釋如下:"《梁書'武帝紀。上》'王(儉)一見深相器異,謂廬江何寬日'此蕭郎三十內當作侍中,出則貴不可言。'蕭郎,指梁武帝蕭衍。后以泛指所親愛或為女子所戀的男子。《新唐書·一0一·蕭瑀傳》帝委以樞,內外百務悉關決。或引開御榻,呼日蕭郎。'《全唐詩·五0五》孟郊《贈去婢》"'侯門一人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或云蕭郎即蕭史。"
蕭史--這位奇異之士,"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為作風臺以居。一夕吹簫引鳳,與妻飄然升天仙去。"這個美妙而浪漫的故事.數千年來,不知迷醉了多少愛河男女,蕭史因而被冠以"情仙"。
另有一位蕭郎,乃是梁武帝的太子蕭統。蕭統自幼聰慧過人,他不僅致力文治,而且還極為關心民瘼。據傳,蕭統和一尼姑慧如相戀,終因不能結合,憂郁成疾而死,年僅3
l歲。至今無錫有株紅豆樹,相傳為蕭統手植,已一千多年。原為兩樹,后兩干合抱,并為一樹,上枝仍分為二。紅豆因而被稱為相思豆。唐王維曾寫詩贊美:"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為相思。"蕭統,這位不愛江山愛美人的風流太子,其情感天動地,稱其川隋圣"應當之無愧。(三年前,著名詩人劉征以此為素材,以一首纏綿緋惻、哀艷動人的《紅豆曲》,一舉折桂,并得到二十萬元獎金,名震詩壇)。
蕭統雖英年早逝,但由他主持編纂的《昭明文選》,又稱《文選》,是我國第一部成書最早(約1500年前),影響最大的綜合性文學選集。為此后許多朝代士子的基本讀物。故有諺云:"《文選》爛,秀才半。"不僅蕭氏世代重視文化,就連南北朝時期的蕭氏皇帝,也極為重視文化。尤其是蕭衍,他長文學,善書法,又通音律,為竟陵八友之一。登基后改定《百家譜》,故其學識極為淵博。梁簡文帝蕭綱為"宮體詩"代表作家之一。梁元帝蕭繹好學能文,長詩賦。后來當西魏軍隊攻到梁朝國都江陵附近,國破家亡之際,他的最后抉擇卻使每個人大吃一驚,燒毀了他平生最鐘愛的十余萬冊圖書。
蕭氏先賢之所以如此重視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先祖蕭何的影響。《史記·蕭相國世家》記載:"沛公(劉邦)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人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項王與諸侯屠燒咸陽而去。漢王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蕭何,這位被劉邦冠以三杰之首的功臣,再加上其昔日月下追韓信之美談,毫不夸張地說,西漢之所以能開國,蕭何實厥功甚偉!
正因為蕭何這位偉大先人,才有一支蕭氏勃然而起。《元和姓纂》、《遼史·后妃傳》記載,遼國的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為蕭何對漢朝的豐功偉績和赤膽忠心大為欽敬,特頒詔書:遼國的宰相和皇后一律改姓為蕭。于是就有了蕭太后、蕭天佐、蕭天佑……這是一件不足為怪的事情,因為稍有姓氏文化知識的人都會知道,我國自秦漢以后姓氏演變大體有五種情況:(一)避禍改姓。(二)避諱改姓。古代的帝王的名字不準別人使用,叫做避諱。有時甚至連同音字也不能使用,叫做避嫌名。當人們的姓氏與皇帝的同字或同音時,只好改姓。(三)因受皇帝賜國姓而得姓。(四)同一姓因異體字,寫法不同,只得改姓。(五)少數民族漢化后,將原來的部落名改為漢姓。遼國宰相和皇后改姓為蕭,就是這之中的第五種情況。
提起蕭太后,許多人因受《楊家將》演義小說的影響,對其總是抱著幾分偏見,那就讓我們共同認識一下歷史上真實的蕭太后吧!
蕭太后,名綽,又名燕燕(953-1009),遼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蕭思溫之女,遼景宗耶律賢之妻。遼景宗駕崩,因遼圣宗年僅十二歲,故遼圣宗在登基后第二年(即983年)率群臣尊蕭燕燕為"承天皇太后"。蕭太后總攝軍國大政,先是南下把北宋部隊打得落花流水,并生擒一代名將楊令公,幾年后,又審時度勢,和宋真宗確訂"澶淵之盟",坐享北宋貢幣之利。
蕭太后在攝政期間,消除番漢民族差別,拔選漢人,內政清明,兵精糧足,所以遼國經濟文化迅猛發展。l006年,遼圣宗率群臣給蕭太后上尊號為:"睿德神略應運啟化法道洪仁圣武開統承天皇太后"。正因為如此,這位巾幗英雄逐漸被人們所認識、研究。上世紀八十年代,由徐向前元帥題寫書名、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歷史上l00個軍事家》一書中,將數千年中華歷史長河中的著名軍事家遴選列傳,蕭太后是被入選的唯一女性。而那些喜歡非議、嘲笑蕭太后的人,若聞知此事,該對蕭太后有了新的認識吧。
蕭氏中也不乏得道修煉的高人。其中當以蕭瑀之子蕭長嗣和蕭德清最為卓越。蕭長嗣因不滿武則天篡唐而建武周之舉,遂隱居在"嵩州之陽,潁水之下。"嘯歌山水,自耕自足,享得壽元一百一十五歲。蕭德清,法名虛云。l840年出生。四十歲后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剃度出家。后遍游名山大剎,廣宏佛法。足跡歷抵西藏、緬甸、錫蘭、泰國等地。后創立鼓山佛學院,撰《楞嚴經玄要》、《法華經略疏》、《圓覺經玄義》、《心經釋》等,在國內外佛學界享有崇高的威望。1953年,被推舉為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1959年,圓寂于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壽元一百二十歲。
在我國博大的文化中,有一些是和蕭氏有千絲萬縷關系的。如成語中"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吹簫引鳳"、"蕭規曹隨"、"天衣無縫"等,以及蕭郎、蕭娘、蕭寺、蕭齋等。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提起《百家姓》,人們都會脫口而出。但歷代王朝的興衰,《百家姓》的首位姓氏不斷變換。如明朝尊朱為首位,而清朝尊孔為首位。然而蕭姓卻始終排在第99位。"九九歸一",這是一句流傳很廣的哲言。顯然易見,蕭姓在《百家姓》中是很有特殊性和神秘性的。1982年,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千分之零點五隨機抽樣調查的資料表明:在全國的一百個大姓中,蕭姓雄踞第三十位。
在風云涌激的近、現代史中,蕭氏更是誕生了不少英雄豪杰。如毛澤東的青少年時代知己蕭瑜、蕭三,共產黨早期領導人蕭楚女。解放軍中的"三蕭"更是威名遠揚:大將蕭勁光,上將蕭克、蕭華。另有足以令蕭氏感到自豪的是:長征途中,在強渡大渡河的十七名紅軍勇士中,竟有兩位是蕭氏:蕭漢堯、蕭桂蘭。
蕭氏也是備受文人鐘愛的姓氏,在《水滸傳》中有梁山好漢蕭讓,在戲劇《打漁殺家》中,有主人公蕭恩父女。現代小說中,在《艷陽天》中有蕭長春,《列火金剛》中有蕭明……當今風靡一時武俠小說,也有不少蕭氏英雄,如古龍筆下的蕭十一郎,金庸筆下的遼國大俠蕭峰。另,上世紀三十年代震動文壇有二蕭(蕭軍、蕭紅),就連《我的父親鄧小平》作者、毛毛的筆名也是蕭榕。
在當代,蕭氏風云人物更是不勝枚舉。如著名作家蕭乾、全國最高法院院長蕭揚、紅歌星蕭亞軒、猴拳名師蕭應鵬、臺灣第一美女蕭薔、青年學者蕭瀚……僅在《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中華卷·第二卷)下冊一書中,有50名蕭氏俊杰榜上有名,在《中華當代詩詞家大典》,蕭氏又有25名"李杜中人"雄踞其中。
在當今的古都洛陽,蕭氏英才更是燦若群星,僅在《洛陽當代英才志》中,收錄有蕭氏15位英才。如洛陽市燒傷醫院院長蕭建勛、著名美容醫師蕭建華、教育界名流蕭建華、東北才女蕭晶等。僅在李樓鄉,就誕生不少名流俊才,如洛陽市文化館館長蕭端陽,原洛陽市環保設備四廠廠長蕭健康,2002年度全國十大杰出青年之一、年輕軍醫蕭穎彬。其中以原洛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著名婦科專家蕭延德及其子蕭志強(為洛陽長德婦科醫院院長、醫學碩士),在當地已傳為美談。
"清風望族子孫達福長,正氣名門世代興家久。"蕭氏文化可歸納為"本出于子姓,得氏于春秋,相于漢,帝于齊梁,顯著于唐。古罕有與相匹。因漢名臣蕭望之、齊梁皇帝和唐宰相均家出南北蘭陵,蕭氏郡望首稱蘭陵"。(《蘭陵蕭氏》)北蘭陵即現在的山東嶧縣,南蘭陵則為今之江蘇武進。另一郡望是廣陵,即現在的江蘇省江都縣。另外備讓每個蕭氏感到殊榮的是,在由原國家主席李先念題寫書名、中外名人研究中心編纂的《中國精神》一書中,又有蕭氏人物50名。
蕭、蕭、肖,當為一字,一些姓氏研究者之所以爭辯不休,大概是在1979年版《辭源》和1979年版《辭海》中,作為姓氏的只是蕭字。而且在《辭海》一書中,肖氏人物則為肖邦、肖伯納。因此也造成了不必要的疑惑。然而在《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1978年商務出版社出版,l978年第l版,l988年lO月北京第99次印刷)中,就明確無誤地告訴人們:"肖,姓,(蕭俗作肖)。"而"肖"又是"蕭"的簡化字,"天下蕭姓是一家",希望從此不要再有蕭、肖不為同姓的爭論。
讓中華每一位蕭氏振奮精神,為構建和諧社會,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