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修家譜,先到常州

人氣:225

  曾列清代四大印譜中心,藏譜修譜人才眾多,研究機構健全家譜,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獨特形式,流傳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它起源于周朝,自漢以后,盛行于民間。如今,要修家譜,先到常州已成為業界共識。

  開家譜編修風氣之先

  常州市譜牒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吳之光先生向記者介紹說,常州引領家譜編修新浪潮,與特定的歷史文化有著密切的關聯。常州享有“天下名士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之譽,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以“陽湖文派”、“常州詞派”、“常州畫派”、“孟河醫派”等飲譽全國。同時,常州還曾是中國清代四大印譜中心之一,至清朝晚期,除書坊外,民間有譜師、技工,攜帶字盤、工具,上門修譜。因此,常州民間修譜熱潮早于蘇錫而興起,體現修譜傳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特點,突出表現在藏譜、修譜人才眾多,舊譜收藏既早且豐。

  《中國家譜總目》主編、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研究所所長王鶴鳴研究員這樣概述了家譜的現代新定位:“國有史,方有志,家有譜。家譜是記載同宗共祖的血親世系、人物事跡的歷史典籍。它與正史、方志構成中華歷史大廈三大支柱,是極為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那么,家譜的價值功能究竟如何體現呢?有關專家進一步介紹說,如果要考察各地、各時代的婚姻平均年齡、平均壽命,家族遺傳基因,古代男女兩性比例,包括出生率與死亡率的比較等等,恐怕除了家譜之外,沒有其他途徑,可以獲得如此詳盡的原始資料。因此,家譜對于歷史學、民俗學、人口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深入研究,提供著許多獨特的不可替代的歷史佐證資料。

  舉例而言,常州市譜牒文化研究會會長朱炳國就是從他收藏到的一部《錫山顧氏大統譜》(34卷)中,發現了明末東林黨領袖顧憲成的年譜、詩文集等資料。這部家譜是光緒二十八年錫山顧氏家族編修大統譜時,涇里支的家譜。從《中國家譜綜合目錄》和《上海圖書館館藏家譜提要》中均未見著錄,是目前首次發現的顧氏光緒年間的版本。從家譜中可以知道,顧家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書香門第,顧憲成1580年中進士,其弟顧允成6年后中進士,顧憲成兄顧性成的七世孫顧皋是清嘉慶六年(1802年)狀元,是無錫歷史上的第五個狀元,也是清朝無錫最后一個狀元。顧氏家族在明清兩代出了30多名進士。顧憲成研究專家在考察了這些家族資料后說,這些資料一般的史書上均沒有記載,各大圖書館也難以找到,對顧憲成家族研究很有價值。

  2005年,常州市民俗研究會成立,下設譜牒文化研究委員會和祠堂文化研究委員會,去年我市一大批家譜收藏愛好者又發起成立了省內第一個市級譜牒文化研究會,朱炳國還主編了《常州家譜提要》、《家譜與地方文化》和《譜牒文化》期刊。2006年,研究會依托他個人豐富的藏品資源,在斗巷開設了全國首個“家譜陳列館”。常州、武進圖書館特地新辟“家譜文獻中心”,專門收藏、展示新老家譜,為大眾提供咨詢、借閱服務。與此同時,朱炳國、吳之光等應邀擔當修譜顧問,幫助我市近200個家族修了家譜。

  龍城人的家譜

  自古以來,家興族旺、太平盛世,追根溯源,續修族譜。近年來吳之光老先生為蘇錫常及周邊地區各個家族續修家譜義務寫了100多篇序言,其中2009年,毗陵前黃楊氏家族同胞決定續修族譜,也請老先生為之專門作序。

  據了解,楊氏為我國當代第六大姓,人口4000萬,約占全國人口的3.19%,常州楊氏,位列全市人口第11位。前黃楊氏,發祥于振英公,昌大于仲文公,再振于繼山公,而顯親揚名,則莫如狀元廷鑒公,楊廷鑒是明朝常州出的唯一的狀元,也是明朝的最后一個狀元,他于1643年金榜奪魁,登第后官授翰林院修撰。他的兩個兒子,都是清朝進士,一個官至按察使,一個官到諭德。在常州楊氏的知名者中,父子兄弟聯捷,登進士入翰苑者至康熙已巳共有8人,而在近現代名人中,早期電影導演楊少仲,亂針繡創始人楊守玉,清華大學教授、慣性導航研究專家楊友堂等,可謂精英輩出,不勝枚舉。

  “明代的前黃楊氏家族有18萬畝田地,還出了一個狀元,氣度不同凡響。有一年武進縣由于災荒欠朝廷稅收,楊家便代交了欠朝廷的稅收。而當浙江嘉興水災之年,楊家又主動賑災,待到嘉興來年豐收之時,嘉興百姓趕來武進還糧的船只停在運河里,船頭至船尾有40里長。”在吳老先生的敘述里,人們仿佛能回到昔日的場景里,感受以楊氏為代表的經濟發達、民風淳樸。

  “如果僅以科舉成績來衡量的話,莊家可以稱得上是整個清代常州府最重要的文人集團,僅清一代,莊族便產生了90名舉人。從1644年到1795年,武進縣一共出了34位翰林,其中9人來自莊氏,而4人來自莊存與一支。”說這番話的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院歷史系教授艾爾曼。

  一名老外為何對常州莊氏家譜研究如此精細?艾爾曼用他的研究做了回答。莊存與一支在明末至清末的三個世紀里,在莊氏家族內擔任領袖角色,其顯赫的地位及影響力可以使他們在常州社會、文化各界成為莊氏家族的代言人,莊氏成為世代為官、精通政務的職業精英。這種成功與其族內所擁有的著名書院.

  東坡書院有直接的聯系,同時族學對學生要求的嚴格程度也是無可比擬的,即便是女子也享受到教育的好處,清代莊氏家族一共出了22位女詩人。另外,像洪亮吉這樣的外姓子弟也允許與莊姓子弟一起讀書,歷史學家趙翼曾受益于莊氏族學,這就表明莊氏家學在為族人服務的同時,還在為更廣泛的社會共同體盡自己的義務。

  可以說,莊氏家學孕育了常州學派,廣而推之,當代人能從家譜這個獨特的視角更好地理解常州社會之變遷。

  潛心求索,樂在其中

  說到常州人的修譜熱,就不能不提常州有一支頗具實力的收藏研究隊伍,其中民間收藏家朱炳國堪稱“先驅人物”。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他就節衣縮食在民間大量購藏家譜,幾十年來,投資數十萬元收藏清代、民國年間老譜達200多部,包括多部官方圖書館失藏的名人名譜,在收藏界享有盛譽。國內外著名文史研究專家卞孝萱、馮爾康、王鶴鳴、艾爾曼等都曾向他借閱家譜。他編撰的《常州家譜提要》一書,是國內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地方性家譜總目,收錄家譜信息1598種。

  無錫有一位舊書經營者2006年給朱炳國打來一個電話,說收到幾套舊譜,但是沒有姓,封面上只有“第五”兩字。朱炳國一方面心存疑惑,從來沒有聽說過家譜沒有姓氏,但他又十分敏感,馬上意識到這很可能是稀有姓“第五”的家譜,立即關照他不要賣掉。后來,朱炳國收藏了光緒、宣統、民國年間連續三屆續修的“第五”家譜,上海圖書館還請他將這幾套家譜資料匯總到《中國家譜總目》中,以填補空白。

  朱炳國現在收藏了200多部,2000多冊老家譜,新家譜也有200多部,近2000冊。其中最早的是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修的《趙氏宗譜》;冊數最多的是城南《張氏宗譜》,達42冊;更有全國稀少的《步氏宗譜》、《鄂氏宗譜》等,這些宗譜至今還未發現第二部;《朱氏宗譜》就有8部不同版本,還有許多孤本、珍本。

  “在晚清至民國的百余年中,常州地區一度成為家譜的制作中心,目前遺存下來的最常見的是宣紙線裝木活字印本,由于當時印數不多,加上天災人禍,幸存至今的很少,我收集家譜,基本上都是從撿破爛處或廢品回收站買來的。記得當年有套《蘇氏家譜》,等我獲知時書已賣到無錫,我趕到無錫時,書又轉到了蘇州,追到蘇州,書又到了江陰,最后我是在江陰把書給截到的。還有一套《蘇氏家譜》是專門趕到上海才購到,當時我腳穿一雙老棉鞋,上海人看我這打扮就不起眼,只說了句——我這兒的書都挺貴的,你要看書就去上海圖書館。我心里盯著那套《蘇氏家譜》,可眼卻不往書上瞄,故意提出是不是能隨便挑本書讓我翻翻看,老板隨手就一指《蘇氏家譜》,你看,我跟這書還就是有緣。才翻了兩頁,老板就不讓了,說‘這書貴得很,要1500。’他沒想到我立刻從棉衣袋里掏現錢出來付款,精明的上海人立馬說不賣了,后來我據理力爭,才把這套家譜帶回了常州。”朱炳國笑著告訴記者。

  溧陽彭氏規劃家譜重修,其家譜本分東門、南門兩支,但其中南門一支的家譜已被美國人收藏,而其產權屬于日本東洋文庫。在朱炳國的協助下,經上海圖書館與美國猶他家譜學會協商,后經日本東洋文庫授權,終于花120美元拿到了美方復制而成的南門家譜的膠片。

  “這些年,我們接受全國各地及海內外華人尋根咨詢近1000余次,提供了不少有實質性的幫助,同時提高了學術水平。”朱炳國欣慰地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 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 亚洲av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色噜噜狠狠狠色综合久| 久久狠狠一本精品综合网| 色狠狠色狠狠综合一区|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 伊人久久综合谁合综合久久| 久久九九精品国产综合喷水| 色偷偷亚洲第一综合|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伊人久久综合无码成人网| 狠狠爱天天综合色欲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 亚洲av综合avav中文|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久久婷婷是五月综合色狠狠| 99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久久老色鬼天天综合网观看|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天天在线天天综合网色| 亚洲综合免费视频| 色婷婷天天综合在线|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四区| 伊人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sss综合天堂久久久|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免费 |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综合网|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高清|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线电影| 97色伦图片97综合影院| 麻豆久久婷婷综合五月国产| 亚洲欧洲av综合色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来|